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清太祖努尔哈赤为何杀死战功显赫的大儿子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11-30 13:32:35

  努尔哈赤继续派其二子代善打探敌方军情。就在褚英被斩悲剧的渲染下,代善来到明军营前,他看到的是与褚英陈述中相同的场景。代善想,若是他回去实话实说,那将会得个与褚英相同的命运,但事实却果真如褚英所言,敌军阵容十分强大,想要突破重围绝非易事。

  反复揣度,代善终于想到一妙计。回抵后,代善对努尔哈赤汇报:“明军兵马确实多如牛毛,但在我看来,他们都是一些有身无首、不堪一击的草木之兵!”

  听闻此言,努尔哈赤顿时喜笑颜开:“我们同一群有身无首的人打仗,还用怕什么!”结果在那次战役中,八旗军队与明军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大获全胜,将萨尔浒之战谱写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大战过后,努尔哈赤虽战败了明军,但却因杀死了自己的长子褚英而懊悔不已,于是这山便成了“悔山”,久而久之,“悔山”成了“辉山”。

  杀掉褚英后,努尔哈赤曾派人去找过他的尸首,然而因为洪水泛滥,褚英的尸首并没有找到,于是努尔哈赤下令挖河继续寻找。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了“挖河木”,后来被叫做“洼浑沐”。最终,褚英的尸体终于被找到,于是那处地方被称为“得骨”,成了如今的“得古”。此外,埋葬褚英尸骨的山沟就叫做“埋头沟”,后来被唤作“满堂沟”。

努尔哈赤继续派其二子代善打探敌方军情

  传说归传说,尽管满堂乡的名字确实源自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但褚英的死绝非努尔哈赤一时冲动,对此,官方史籍上少有记载,而其他史料记载不一。

  《满文老档》的第三卷癸丑年六月记述了太祖杀褚英的原委。褚英性格孤傲、专横,心胸狭隘,努尔哈赤深知长子的毛病,但看在褚英功绩累累且骁勇善战,让其执掌国政,并希望褚英能够在揽得如此大权后,改掉心胸狭隘这一缺点。

  然而事与愿违,褚英执掌国政后,强迫四个弟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向自己立誓;“不得违抗兄长的话,更不许将兄长所说的各种话告诉父汗。”还声称:“凡与我不友善的弟弟们,以及对我不好的大臣们,待我坐上汗位以后,均将之处死。”

就在褚英被斩悲剧的渲染下,代善来到明军营前,他看到的是与褚英陈述中相同的场景

  太子之位素来是政治利益争夺的焦点,而褚英原本深陷泥潭,不但不以有效手段维护自己的声望,反而以恐吓、威胁的方式强迫自己的四位皇弟及五大臣屈从。事实上,四位年纪尚轻的皇弟姑且不论,努尔哈赤的五大重臣就对此难以容忍。

  毕竟他们自努尔哈赤起兵伊始便开始辅佐,努尔哈赤都视他们为兄弟骨肉,礼让有加,他们是真正的开国元勋。然而褚英年纪轻轻却这般轻狂,换言之,这是一场新权贵与旧权贵之间的较量。

  不久,褚英的上述言行被告发,努尔哈赤深知褚英弊病,便也怒褚英不争,为了服众,努尔哈赤开始逐渐削弱了褚英的权势,如此更加激发了褚英的极大不满。

  褚英开始敌视父王,结交党羽,伺机报复。据史料记载,当努尔哈赤与诸弟出征时,褚英主谋,写诅咒出征的父汗、弟弟们和大臣们的咒语,对天地焚烧,还扬言:希望出征之师被击败,“若被击败,我将不使被击败的父亲及弟弟们入城”。

  事后,一个参与此事的僚友因恐惧而留遗书自缢,其他几个参与者见势不妙,便一起向努尔哈赤坦白。听闻此事后,努尔哈赤震怒了,监禁褚英于牢中。然而被囚禁后,褚英并未因此悔改,而是在牢狱之中愤愤不平,并且对父王以及弟弟们的诅咒日益加剧。原本人际关系不佳的褚英的上述举动被一一反馈到努尔哈赤那里,见褚英始终无悔改之心,努尔哈赤最终将其处死。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