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1981年华北军演:动用模拟“核武器”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6 18:16:06

  二、100分钟

  3发红色信号弹蹿上湛蓝的晴空。

  我炮兵群实施强大火力突击。这时,天上是电子干扰机、轰炸机群、歼击机编队、强击机编队、直升机群。地面烟尘滚滚处,千百台坦克与装甲车迅猛开进与展开。“红军”决心以优势兵力对突入防御地带之敌实施战役反突击。

  代号“802会议”、总题目为战争初期方面军防御战役的大演习,由此进入最高潮:集团军反突击作战。已进行完毕的3个课题分别为:一,“蓝军”坦克师进攻;二,空降反空降;三,“红军”坚固阵地防御。801会议,802会议,均为在京西宾馆举办的军队高级干部集训。801会议为战略问题研究班,讨论战略问题及军事战略方针调整,由各军兵种、总参有关部门领导讲了15课。802会议为战役集训,根据新的军事战略方针研究战争初期防御战役的组织与实施,北京军区撰写了14个理论学习材料,安排4位领导同志讲课,而后分别完成想定作业。防御战役想定作业,每个人的身份都是华北方面军司令员。想定作业由自己打分——统一思想不统一答案,没人规定战争只能一个打法,参照大演习反思总结,自行提高。大规模实兵演习实为北京军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答卷,共研究了7个课题,实际演示4个,导演部统称4出折子戏。4个课题其实已构成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4个大演习,再链接成规模浩大气势磅礴的系列演习。总安排上,演习“包”在802会议中,为其中第三阶段。参观演习后,全军战役集训的高级干部返回京西宾馆转入总结阶段。9月24日召开总结大会,党政军最高领导全部出席。9月26日见报,使最大演习兼有首次公开报道的佳誉。

  本课题整整100分钟。特定战略背景下的战役和战术展示,壮观、精彩而严密。大演习以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为指导思想,确凿地全面覆盖,垂直渗透,极其充分地实现演促练,练为战。

  不排除个别作假现象。典型的一例,大坑里密密实实填了10多吨tnt炸药,上面置一大锅,大锅灌进上千公斤汽油柴油的混合液,用以替代“蓝军”的“战术核武器”。100分钟尾声,“蓝军”负隅顽抗,使用战术核武器——“红军”的对策暂且搁置——起爆:在冲天中翻卷,在翻卷中燃烧,在燃烧中变形。不仅足可乱真,而且也够得上惊心动魄。

  此前,廖承志副委员长回京见外宾,漏看了一出折子戏,到处喊终身遗憾。第四课题一开场,廖公又喜笑颜开。我们的惊天动地被更大的惊天动地所吞没。我炮兵群倾泻那么多吨爆炸当量,在这狂放的大交响中简直化为泡沫。局部和单个的人,越加渺小无比。可置于整体,那种豪情与冲动是难以言表的。

  一位副总理和几个部长惊讶地问现场工作人员:“这么惊天动地,到底有没有伤亡,有没有事故呀?”工作人员说:“没有哇,一个都没有。”航线与弹道交织,兵员与炸点交错,排山倒海中万万千千的精确无误,一如完美绝伦的时空艺术。副总理惊叹:“了不得,真枪真炮几小时,都打到哪儿去了?”参观引起大讨论。7年后的授衔,也在本次的热议中。

  秦基伟向中央领导介绍反坦克导弹说:“中东战争的时候,那么多的坦克,就是靠这个家伙打的,是很厉害的,‘红箭-73’是我们起的,它原来叫什么搞不清。”

  在现场李先念说:“还是要多搞点装备。”

  王震高兴地说:“军队还是要多花点钱的。”

  李先念身体欠佳,参观兴致却丝毫不减。党政军领导同志在北京不常见面,这次到一起,都很高兴。李先念对各项安排很满意,想夸秦基伟两句,出了口却很严厉:“你秦基伟领导我们搞特殊化。”秦基伟马上说:“千载难逢,原则性和灵活性要结合嘛。”2位湖北老乡斗嘴,众首脑人物哈哈大笑。

  秦基伟事后诉苦:“人家说北京军区有钱,我们是拼老命了,为了搞好这次演习,我们比较舍得。”秦基伟在军区内部则用“砸锅卖铁”的说法。不过,对李先念的照顾确实超过了别人。别人都没得大病,顶多个别肠胃不适吃点药。李先念感冒发烧。党的副主席在北京好好的,到了演习区域就病,北京军区没法交代。不得已搞了特殊化,比别的首长吃药多,又比别的首长吃饭少。饭以稀软的为主,菜只能清淡,说起来倒是亏待了先念副主席。就这样,参观一场不落,第四课题李先念仍带病坚持,次日举行阅兵时,才退了烧——可也该回北京了。

  4个课题与此后的阅兵相叠加,矗立一座里程碑。在统帅部和邓小平的指挥下,参演兵力共计13个师零12个团又5个营,10.5万人,汽车8600辆,坦克850辆,装甲运输车386辆,火炮1763门,飞机178架。演习的成功举行,对刚刚步出“文化大革命”浩劫的人民解放军,当是一次大转折,一次大超越。

  转折与超越,意义仍可归结到时间——追回十年动乱丢失的时光,缩短与世界军事强国的年轮差距。

  就这一点而言,邓小平紧迫感最强。100分钟之中,对反突击作战他不断鼓掌。战况激烈之际,他站起身,也不用望远镜,身体前倾,就那样专注远望。烟尘滚滚中,仿佛置身淮海决战战场。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