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城破,中将军长霍守义带着老婆和4个卫士仓皇逃命,一队解放军追兵直奔而来……
兖州是津浦铁路上的重镇,国民党设有后方留守机构百余处,第十二军中将军长霍守义率2.8万人在此驻防。兖州城墙高大,碉堡林立,组成了强大的火力网,还有一条又宽又深的护城河,形成了易守难攻的防御体系。霍守义多次吹嘘:兖州固若金汤,共军难越雷池。
1948年7月,山东兵团发起了兖州战役。12日下午发起总攻,激战至13日下午3时许,全城基本被攻占。霍守义眼看“固守待援”已成泡影,决定弃城出逃。
霍守义换了一身暗绿色的士兵服,带着老婆和4个卫士,穿大街,过小巷,只拣没有解放军的地方走。他的右手第四个指头负了伤,鲜血直淌,痛得钻心。一路上,尸体横陈,伤兵满地,惨不忍睹,霍守义哪里顾得了这些,只顾逃命要紧。
好不容易逃出了城。枪声渐渐远去,回首遥望影影绰绰的兖州城墙,霍守义喘了一口气,心想只要能逃回济南,也许还有东山再起之日。正想着,忽见尘土起处,一队追兵高喊着直奔而来。霍守义大惊失色,一手拉着老婆,在卫士的簇护下慌不择路加快逃命。可是,毕竟年已51岁,怎么也跑不快,很快被生龙活虎的解放军战士追上,几支黑洞洞的枪口直指着他。霍守义只得战战兢兢地举起了双手……
押解到我军前线指挥部后,霍守义的真实身份很快被查明。新华社前线记者采访他时,看到他负伤的手指已作了治疗,包着纱布,但满是皱纹的脸上仍灰暗无光,显得十分苍老。
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接见并宴请了霍守义,并说:“战役开始前后,我们给你写信,通过广播给你传话,希望你当机立断,阵前起义。我们的想法是想挽救东北军这一点命脉,以尽友谊。不料你执迷不误,不听劝告,终于导致全军覆没,真可惜呀!”霍守义也后悔莫及。
霍守义转变较快,为此,华东军区政治部于1948年10月26日电报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讲了霍守义的学习改造表现,并提出:“我们认为可考虑给霍以一定工作(或到军大当教官),将对整个俘虏军官有极大影响,不仅表示我党宽大,而且使他们感到只要决心改过,为人民服务,还有个人前途”。
经批准,解训团于1949年春召开了一次大会,宣布霍守义和其他两名被俘将军(山东特务旅少将旅长张尊光、第五绥靖区少将高参邹渊)参加工作,并当场给他们换上了解放军服装,还戴了大红花,登上主席台就座。顿时,全场被俘将校级军官掌声雷动。
霍守义眼中闪着泪花,激动地振臂高喊:“共产党万岁!解放军万岁!”
1959年12月,霍守义光荣地当上了江苏省第二届政协委员,五年后又担任了省政协第三届特邀委员,直至去世。
中将兵团司令官区寿年哆哆嗦嗦地说:“快……快送我到你们粟司令那里去,我和他是朋友。”
1948年夏的豫东战役,是粟裕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而活捉国民党第六绥靖区副总司令兼第七兵团司令区寿年,则是最为精彩、最富戏剧性的一幕。
区寿年是广东罗定人,1902年出生,17岁投军,从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当到师长。1932年淞沪抗战,他任十九路军八十七师师长,英勇杀敌,打出了军威。1937年他擢升为中将时,年仅36岁。1947年升任第六绥靖区副总司令。次年夏,又被蒋介石“钦定”兼任新组建的第七兵团司令,让他率7个师参加“围歼并活捉粟裕”的战斗。
粟裕在陈毅去中原军区后出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在豫东战役中,他打开封的战略意图是“钓鱼”,想引诱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上钩”并全歼之。不料区寿年却孤军突进,被粟裕调兵遣将团团包围在河南省睢县和杞县之间的龙王店地区。
在“总攻龙王店,活捉区寿年”的口号鼓舞下,华野主力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猛攻。从6月27日晚激战至7月2日凌晨,敌基本被歼,只有镇中心的敌兵团部和七十五师师部还在顽抗。这时,奉蒋介石之命赶来增援区寿年的敌邱清泉、黄百韬两个兵团已推进到离龙王店仅2.5公里之遥,炮声已清晰可闻。
为了最后解决战斗,我军集中火力又向敌指挥部猛攻。忽然,敌人的4辆坦克轰轰隆隆开了出来,横冲直撞扑向我军,企图杀开一条血路逃之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