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飞机上学习英语
毛泽东一生很少坐飞机。据毛泽东专机组柳昆尚同志的回忆,建国后至1958年,毛泽东乘机42次,共计156小时8分钟。这对于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而言,实在是少得可怜,甚至令人难以相信。当时,党中央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严格控制毛泽东乘飞机出行,于是,火车就成为毛泽东到全国各地考察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毛泽东为数不多的飞机之行中,有三次格外值得大家关注,那就是毛泽东有生之年第一次坐飞机、建国后毛泽东第一次专机之行和最后一次专机之行。
第一次坐飞机
毛泽东第一次乘飞机,前往重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为了夺取抗战胜利果实,消灭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利用广大民众渴望和平的愿望,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连续给延安发了三封电报,邀请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以实施其假和谈真内战的政治伎俩。8月25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会议,研究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问题。对毛泽东去重庆同蒋介石和谈的安全问题,中共中央的一些领导人很担心。但是,毛泽东权衡利弊,决定应蒋介石之邀,亲去重庆与蒋介石谈判,以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说:去,我们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绝不要怕。如果是软禁,那也不用怕。当时,毛泽东就给美军中国战区司令复电:鄙人承蒋委员长三次电邀,赫尔利大使两次表示愿来延安,此种诚意,极为心感,愿欢迎赫尔利大使来延面叙,鄙人及周恩来将军可偕赫尔利同机飞渝。
毛泽东去重庆进行谈判的电报打乱了蒋介石原来的构想,他只好把假戏唱到底,即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一道到延安接毛泽东等中共代表团来重庆谈判。1945年8月27旧,张治中、赫尔利乘坐美式军用飞机抵达延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林伯渠等人亲自到延安新修的机场迎接。
去,安全问题是第一位的。27日晚,周恩来与张治中为此交换了意见,达成以下共识:一、在苏、美两个大国领导人工作和压力下,蒋介石绝对保证毛泽东的安全;二、毛泽东去重庆和回延安由张治中亲自同机接送;三、张治中答应把自己在重庆居住的桂园腾出来给毛泽东住,同时,加强安全保卫工作。
另外,毛泽东以什么样的形象去也很重要。国共分裂以来,毛泽东和中共上些领导人的形象,一直被国民党反动派肆意歪曲、糟蹋。为了展示共产党人和解放区民众万众一心无所畏惧的政治形象,周恩来决定把自己曾经戴过的考克礼帽推荐给毛泽东。考克礼帽因拿破仑戴过,故又称拿破仑帽,孙中山先生就曾戴过考克帽。周恩来给毛泽东送来考克帽,并解释道:主席把考克帽拿在手中,稍有挥动,展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形象,显示出来则是扭转乾坤的力量。毛泽东掂掂这顶考克帽,脸上露出笑容。
8月28日,延安机场上一大早就聚集着许多入,他们都是自发前来为毛泽东送行的。毛泽东穿着一套崭新的粗布蓝色中山装,戴着一顶深灰色盔式考克帽,和送行的人们握手道别。随后,机场上的人群静静地立着,千百双眼睛望着主席一步一步走近飞机,一步一步踏上飞机的舷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祝愿毛泽东主席及陪同人员一路平安。在飞机的舷梯上,毛泽东回身望着送行的人,举起那顶深灰色的盔式考克帽。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地,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了。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性的动作,概括了历史转折时期领袖、同志、战友和广大革命群众的无间的亲密,显示出他们无比的决心和无上的英勇。
下午3时37分,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等乘坐的这架美国飞机徐徐降落在重庆九龙坡机场。赫尔利大使陪着毛主席首先走出飞机,接着是张治中将军和周恩来、王若飞同志。当毛泽东走出机舱,站在舷梯上时,前来迎接的各界人士和中外记者,蜂拥而至,将机身围成个弧形。毛泽东微笑着,摘下考克礼帽,向欢迎的人群挥动。中外记者的所有镜头都对准了毛泽东,赫尔利跷起大拇指说:“毛,简直是好莱坞!”他紧贴着毛泽东,又顺势挽住周恩来的胳膊。整个山城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