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训亭的“日记”
李训亭
1949年5月16日-17日,解放军进入武汉市未费一枪一弹,是什么震慑白崇禧部仓惶而逃?解放军又是如何进的城呢?在武汉警备区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曾记录下这段历史的李训亭老人,他以“日记”的方式,揭开了这段珍贵的史实--
在干休所见到李训亭老人时,已是师级干部的他,仍念念不忘以“小指导员”自居。老人虽然心脏支撑着八根支架,但精神矍烁,非常健谈,时不时还爆出一阵军人式的爽朗笑声。
就是当年这个小小的连级指导员,虽仅有高小学历,却在20岁时率领部队,带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豪情,驻扎汉阳鹦鹉洲;在张轸任湖北军区副司令时,他任职参谋;后又被调至北京从事军史的编纂。
一个小时打垮敌军六连
四月廿七日 义堂
敌514团由长江埠撤退,经过下辛店一线做饭吃,六连向长江埠警戒,在敌撤走时剩下六连未撤。
这时,我只知道二分区部队由长江埠过河尾追敌人,但情况不明。
我今以一团三营由常付团长率领尾击由长江等地南逃之敌……]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毛主席、朱总司令遂在次日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对于当年的命令,甚至于每个字,李训亭老人仍记忆深刻。此时的湖北武汉,四野先遣兵团解放了浠水、汉川等地,继续向江边推进……长江防线完全崩溃,驻守武汉的白崇禧部已纷纷南撤。
原以为白崇禧的部队已撤走,就在4月27日,其所在的部队进抵汉宜公路时,发现敌军514团二营六连,并没有逃走,依然驻守在长江埠下辛街。
发现敌人后,部队迅速进行了部署,一个排阻击公路,一个排控制敌右前方防敌逃走。此时,敌人顺公路向南跑,在两个村湾里负隅顽抗。
部队立即用两个排向敌人发起进攻,一个连向三源镇及东北方向警戒。战斗在4点钟打响,激战一小时,将敌六连全部打垮,俘敌36人。大家乘胜追击,由公路上追击至湖边,敌人此时想从湖里逃走,却淹死了50多个,敌军的两门六o炮也落水。
下辛店战斗打完后,解放武汉的序曲也由此真正奏响。
一晚上跑掉5名新兵
五月六日 义堂
我奉命去花园与鄂豫、桐柏合编。
五月九日 花园
我一、二旅原地进行紧张的入城政策学习。
1949年3月27日,李训亭所在的部队,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接触到国民党白崇禧的主力军,双方在花园干了一场“硬仗”。
双方打得非常惨烈:消灭了白崇禧部的一个团,但我军的伤亡也很大,四连总共百余号人,伤亡就达80余人,剩下的就是炊事班的几位了。其次就是李训亭所带领的九连及六连。
部队伤亡很大,亟须补充人员。李训亭回忆说:“当时,参军并没有现在这么严格”,在抓获俘虏后,部队就必须说明解放军的政策:愿意回家的,可以直接走;不愿意回家的,部队仍可以接受。
李训亭称,一些俘虏根本回不了家,还有一些军官假冒士兵,甚至一些兵痞,都混进了解放军队伍。这就需要仔细鉴别,以防带来麻烦,也不便于管理。
5月6日,接到命令整编队伍,为进攻武汉作准备。作为连队指导员的李训亭,负责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讲解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由于在打应城时,对市政设施破坏很严重,这次休编还专门学习了《入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