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战法歼强敌
采取什么样的战术和美军对抗,对中国空军高炮部队来说既是个挑战也是个考验。中国空军高炮部队扬长避短,普遍采取集火近战的打法,成了对付美军的“撒手锏”。集火,就是为增大命中率,在营或团统一指挥下,集中一定范围的火力,瞄准同一架敌机,在统一的时间内以密集猛烈的火力突然开火,保证始终能集中火力实施歼灭战。近战,就是把来袭的敌机放进我防区高炮最有效的开火距离上打,参加集火的连队昼压缩开火距离。一架一架地歼灭美机,即每次始终只打一架主攻机,把它击落后再打后续目标的另一架。集火近战风险很大,高炮部队对空作战阵地相对固定,机动性较差,一次战斗往往只有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把敌机放进来打,随时都会造成重大伤亡,对保卫目标也会构成重大威胁。作战部队不仅要有临危不惧,敢于牺牲的精神,而且要有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
1967年7月5日,高炮35支队13团在保卫宋化铁路桥的战斗中,集火近战打得精彩而又悲壮。这天天气晴朗,一层薄薄的云彩铺散在蓝天上。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今天这样的天气我们和美国佬肯定又有一拼。”16时21分一过,24架美机从同方向多批次连续袭击宋化铁路桥。担任宋化防区临空轮班指挥员的是15团团长史德新。这位解放战争时期入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山东大汉,果敢镇定,善于打硬伏。他下达的决心是:要把敌机放进来打,中炮要放在距离7000—8000米,甚至5000米再开火,小炮放到3000米左右开火。采取密集配置,外大里小的作战原则,将23个炮枪连组成6个火力组,每组3—4个连。中炮连部署在外线,打敌机俯冲攻击前的水平飞行阶段;小炮连和高射机枪连部署在内线,打敌机俯冲阶段和拉起阶段。在敌机进入和退出的重要方向上基本上是一个连挨一个连。如同布下的一个天网,美机进入哪个距离和高度,就有哪个火力组实施射击。结果,这一仗打得美机像没头的苍蝇,东蹿西逃,四处受阻,一架架往下掉。第一批美机进入防区展开攻击时被击落4架,第二批被击落3架。第三批美机见前两批遭受严重打击,没敢进攻,仓皇投弹逃窜。
“7.5”战斗,在1分55秒内,击落美机7架,击伤3架,6名飞行员跳伞,被活捉4人。其中3架“空中开花”,就是炮弹头正好击中敌机的要害部位,敌机在空中当即爆炸,像一个大火球,也像一朵大礼花,从空中落下来。这是战士最开心的战绩。指战员们豪迈地说:“集火近战是法宝,好似高炮上刺刀,敌机来了跑不掉,空中开花传捷报”。
被活捉的美军飞行员,个个丧胆落魄。他们跳伞时,尽量跳到中国军队的防区内,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虐待俘虏。美军飞行员跳伞落地后,被我高炮战士和越南群众团团围住,他们立即两腿跪在地上,双手举着一幅绸子做的“投降书”,浅色美国星条旗作底子,上面印有13国文字。中文的大意是:我是美国人,我不会说中国话,我不幸落到这里,请你们不要杀我,帮我找到粮食、住处和保护,并设法将我送回美国去,美国的政府一定多多给钱,谢谢你们。当他们看到愤怒的战士们高喊“打倒美帝国主义,为死难的烈士报仇!”的口号时,吓得全身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