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海战后,日本主和派开始寻求“体面投降”,图为反映中途岛海战中美军战机轰炸日本航母的艺术画。
以投降作为幌子 想保留侵略“成果”
说起二战当中的日本军队和日本政府,人们往往会想到“穷凶极恶”和“负隅顽抗”这两个字眼,然而在日本军国主义“强硬”面孔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自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失败后,日本就一直在寻求对美英有条件投降。
中途岛海战惨败,日本酝酿有条件投降
1942年4月,从美国航母“大黄蜂”号上起飞的16架轰炸机空袭了东京,日本举国震惊。为了彻底消灭美国舰队的威胁,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决定进攻中途岛,诱歼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东条英机内阁则希望能借此战促使美国求和。然而事与愿违,6月4日中途岛一战,日本人一败涂地,4艘主力航母被击沉,日本人对战争的信心一落千丈。自偷袭珍珠港以来气焰非常嚣张的东条、山本等主战派在日本国内威信骤降。日本军部内主张对美求和的势力开始活跃起来。
实际上,早在对美开战前,日本军政高层就分化成了两派:以部分海军高级将领为首的主和派和以陆军领导人东条英机为首的主战派。中途岛海战之后,主和派的投降念头更加强烈,他们妄图通过有条件投降,最大限度地保留日本侵占的土地和利益,这种想法得到了外相东乡茂德的默许。
1942年8月,就在美国进攻瓜达尔卡纳尔岛前几天,日本外交官加濑俊一找到了当时被扣留在日本的英国大使罗伯特·凯莱格,并偷偷递给他一张据称来自于东乡茂德的纸条。上面写着:“如果英国政府愿意讨论和平问题,那么他们将会发现日本政府对此也抱有希望。”除此之外,日本还通过驻苏联和暹罗(泰国)外交机构,将同样的信息传递给了美国。
据美国海军上将金后来回忆,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考虑过日本人的提议,但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却根本不打算理睬日本的任何投降企图。马歇尔表示,除了无条件投降外,日本不会有任何其他选项,因为美国必须报珍珠港被偷袭之仇。最终,这种态度得到了罗斯福和美军其他领导人的认可。但对于在亚洲焦头烂额的英国来说,日本的提议却具有相当的诱惑性。然而在罗斯福的坚持下,英国首相丘吉尔不得不赞成美国人的决定。
1943年1月24日,在卡萨布兰卡会议结束的当天,罗斯福与丘吉尔在记者招待会上特别强调:“只有把德国和日本的战争力量彻底消灭干净,世界和平才能到来。这就是说,这次战争的目标可以列成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要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无条件投降……”这是美国首次公开提出轴心国无条件投降原则,这份宣言也意味着日本人试图通过有条件投降,保留侵略战争既得利益的第一次企图彻底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