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二十四史》,读书见识,冠绝天下,对古之名将多有评点。中华五千年,能臣良将,灿若星河。能入他老人家法眼的,大体有两种人:一是有远见卓识,能扫平乱世,救民水火,马上定天下的开国皇帝,如光武帝刘秀、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等。二是品行端正,谋略过人,善于用脑子打仗的儒将,如诸葛亮、周瑜、吕蒙、韦睿等等。而对那些战功卓着,在中国军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军事天才,如韩白卫霍西楚霸王之属,似乎不是特别感兴趣。
在点评过的古代名将之中,南朝时期梁代名将韦睿格外被他所看重。毛泽东曾多次阅读《南史。韦睿传》,对其有二十五次(处)批注,甚至号召“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这样高的评价,在他评点的古代人物之中似乎还没有第二个人。毛泽东为什么会如此偏爱韦睿呢?
平心而论,在中国古代军事中,仅凭战术水平、用兵方略、军功成就,韦睿应该难以跻身一流。但是,若论及道德修养、淡泊名利、修身齐家,则很少有人能出其右。韦睿的处世风格,我们从一件小事可以看出端倪。《南史》记载,韦睿晚年“为护军,居家无事,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他仰慕万石、陆贾的为人,把他们的像画在墙壁上以自励。读过《史记》的人应该知道,万石与陆贾是西汉初期两个着名的人物。万石就是石奋,他为人恭敬贤良,不与人争,做事勤勉,家教谨严。四个儿子都做到二千石的高官,全家俸禄超过万石,因此汉景帝称呼石奋为“万石君”,司马迁称道其为“笃行君子”。陆贾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一生做了三件大事:一是两度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赵佗去帝号,使南越大地免遭战火;二是劝刘邦读《诗》《书》,使其明白“逆取顺守”、“文武并用”的道理;三是总结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写作了12篇策论奇文,时人称之为《新语》(新思想)。他的治国理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汉初期中央政府的基本国策。韦睿仰慕石奋、陆贾并以之自勉,表明他一方面希望能凭借自己的才识胆略,经天纬地,救万民于水火,青史留名;另一方面,欲以古之贤人为楷模,不慕名利,谦恭自警,明哲保身。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京兆杜陵人,是南朝梁武帝时的名将。韦睿为世家子弟,自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年少时就以才学、廉洁知名。刘宋、萧齐两朝,宗室贵族自相残杀,政局异常混乱。韦睿处乱世之中,冷眼旁观,审时度势,不露锋芒。南齐末年,东昏侯萧宝卷即位,骄奢淫逸,宠信奸佞,滥杀功臣宿将。韦睿意识到萧齐大势已去,于是暗中交结雄才大略、见识不凡的雍州刺史萧衍,得以趁势而起,成为南梁的开国功臣。此时韦睿已经五十九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