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盟国家将问题国际化的主张,更迎合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遏制中国的心理。美国官员多次公开声称,中国对南海的主权要求是“南沙的根源”,美国不能允许中国在南海地区取得“战略支配地位”,美国应与东盟国家一起“共同对中国施加压力”,以谈判解决南海问题。
事实上,美国在1995年以前对的基本政策是“中立”和“不介入”,表示“即使南沙发生冲突也无义务直接卷入战争”,提醒有关国家不要轻举妄动。《联合国海洋公约》生效后,美国对南海的政策开始由“不介入”转向“介入但不陷入”。除美国外,俄罗斯也在南海有所动作。无论是俄对越军售还是俄试图重返金兰湾军事基地,都显示出俄罗斯不愿放弃在该地区的重要利益。日本出于对自身未来安全环境的预测,认为只有保持“群雄割据”,南海的区域安全才可能不被中国一家控制,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才不会握在中国的手里。对南海,甚至连印度也表示“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近年来,印度提出的“东进太平洋战略”,就是试图扩大在南海的发言权。
“和平崛起”不应、也不会成为对中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束缚,周边国家更不要作出中国“和平崛起”就是蚕食中国权益良机的战略误判
海洋水域的主要是指因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划界而产生的争端。所谓“问题”,是指南海周边的“六国七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越南等国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并以军事手段占领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到目前为止,越南占领了南沙29个岛礁,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人把南沙群岛比做“抵在菲律宾腰间的一把匕首”。目前,菲律宾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的10个岛礁。其中,第二大岛中业岛已被菲律宾设为南沙群岛的指挥中心。
此外,马来西亚还占领了3个岛礁,在所占岛礁上有驻军和简易的飞机跑道。“六国七方”中,文莱虽未派兵进占,但对南沙油气资源的掠夺不甘人后。目前已开采油田9个,气田5个。印度尼西亚则宣布对8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传统海疆享有“主权”。而我国目前实际控制岛礁仅9个,其中大陆8个,台湾1个。
对南沙,早在1984年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两个选项:“一个办法是我们用统统把这些岛收回来;一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
基于睦邻友好的和平政策,中国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的选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使用收回被占岛礁的权力。当前,中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其主观诉求在于避免走历史上崛起的大国搞军事扩张导致全球性战争的老路,但这种理性选择并不意味着中国惧怕外部试图强加给中国的冲突。
长期以来,从和平发展的世界大局出发,从亚太地区稳定与繁荣的地区利益出发,中国一直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对目前多数岛礁被相关国家占领、油气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保持了高度的克制,并探索用双边协商的办法逐步解决岛礁和海洋划界争议,这是此前局势保持相对稳定的根基所在。
但是,近两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国一再将中国的理性、大度、忍让视为坚持和平崛起的中国的无奈选择,不断冲击中国的利益底线。
问题由来已久,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确实需要各方以合作的姿态、通过沟通和协商妥善处理。只有相关各方真正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才能把南海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