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共内战结束前苏联的行为强化了的
1948年,国共双方战略态势发生转变,中共胜利曙光初现,加之国际上美苏冷战已经拉开帷幕,美国不断加大对国民党的支持力度,苏联才开始转为支持中共。但就在这一时期,苏联却一再做出损害中国革命和中苏两党关系的行为,拒绝访问苏联,在中共即将取得胜利时进行调停以促成国共和谈,这些都强化了毛泽东对苏联的态度。
1948年4月,经过与中央领导层商议,决定在1948年6月访苏。【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第308页、第345-346页。】毛泽东的计划是:1948年5月从河北出发,在军队的掩护下于6月上旬或中旬到达哈尔滨,然后赴苏。【薛衔天:《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下册,第229页、第230页、第272页、第273-274页。】苏联领导人对毛泽东的访问热情不高,5月10 日,斯大林回复毛泽东,认为路途中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建议推迟,毛泽东表示同意。7月4日,毛泽东再次致电斯大林,希望能够访问苏联,又遭到婉拒,理由是苏联领导层成员将在8月赴苏联各地征购粮食。【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第213-214页。】一再遭到拒绝,毛泽东深感不快。那么,毛泽东执意要在国共战略决战即将开始的时候访问苏联,究竟想和斯大林商谈哪些问题呢?据苏联派驻中共中央的情报人员奥尔洛夫汇报,毛泽东希望与苏联领导人商谈的问题包括: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召开政协会议事宜、(与苏联共同) 反对美蒋的战略计划、(在苏联帮助下)中国工业恢复重建、与英、法两国外交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薛衔天:《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下册,第229页、第230页、第272页、第273-274页。】毛泽东再三对奥尔洛夫强调,他与斯大林会谈是为了在政治方针上与苏联保持完全一致,这对于未来两国关系至关重要。1949年1月14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毛泽东访苏问题。斯大林认为,毛泽东访苏行程很难做到完全保密,会被西方间谍发现,这样会给美国和蒋介石政府反共提供借口,因此反对毛泽东访苏。会议还决定派苏共政治局成员米高扬秘密访问中共中央,与毛泽东等人会谈。尽管苏联部分满足了毛泽东的要求,但访苏一再被拒,已经引起了毛泽东对斯大林的。
如果说上述事件只是引发的话,那么1949年1月苏联出面调停国共内战则直接点燃了的怒火。1949年初,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基本结束,中共赢得内战胜利基本已成定局。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了争取时间,集结力量,发动了一场“和平攻势”。1月8日,国民政府向美、苏、英、法四国发出外交照会,希望各国参与中国的内战调停,促成国共和谈。对此,美国明确表示不介入调停,英法也持同样态度,出人意料的是苏联却对此十分积极。1月10日,斯大林致电毛泽东,认为中共如果拒绝与南京政府进行和谈,将会被视为是好战分子而处于不利地位。斯大林在电报中又重申了苏联政府希望中国停止内战、共建和平的意愿,希望中共在没有外来势力(主要是美国)参与的情况下与南京政府进行和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近代通史》第10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47页。】毛泽东看到电报后,十分愤怒。据奥尔洛夫汇报,在与他的谈话中,“毛泽东言辞非常尖锐,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调停,反对中共参加任何形式的谈判。”【薛衔天:《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下册,第229页、第230页、第272页、第273-274页。】 毛泽东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在节节胜利的情况下,苏联却要求中共停止解放全中国的事业,与即将失败的国民党进行和谈,这是难以接受的。因此,毛泽东才会在与奥尔洛夫的谈话中有如此表现。为了平息毛泽东的愤怒,斯大林在1月11日致电毛泽东,表示苏联不会介入调停,而中共参加和谈是为了揭穿美蒋的和谈阴谋,一旦南京政府拒绝中共提出的条件,就必将成为破坏和谈的罪魁祸首,这样中共就可以继续进行必胜的解放战争。1 月14日,斯大林再次致电毛泽东,提出关于和谈更为详细的建议,如果国民党不接受中共的条件,那么就继续解放战争;如果国民党接受,中共可以进一步提出组建联合政府的要求,而联合政府中三分之二的部长席位和政协中五分之三的议席都由中共掌控,从而确保中共在联合政府中的优势地位。【薛衔天:《民国时期中苏关系史》下册,第229页、第230页、第272页、第273-274页。】斯大林的电报使毛泽东的心情有所好转,他在1月14日给斯大林的回电中表示中共与苏联的基本方针完全一致,还告知了中共提出的和谈八项条件,等等。尽管这件事最终以中共胜利而告终,但起初苏联调停国共关系、中断中共解放全中国进程的意图还是使毛泽东十分不满。
总体来说,在面见斯大林时所表达的“委屈”,并非20世纪30年代留苏派对他的排挤打击,而是1945—1949年期间苏联在国共和谈以及内战等诸多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对中共的不公正态度,尤其是在美国表示退出的情况下,苏联还要调停国共内战,这让毛泽东感到难以理解,无法接受。尽管中共领导的革命最终以胜利告终,但苏联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国家战略安全而不惜牺牲中国革命事业的做法,令毛泽东十分,最终在访苏会见斯大林的时候表现出来。当然,这次访苏虽然经历了诸多波折,但最终以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而结束,中国也收回了东北的中东铁路和旅顺、大连的主权,由此开始了中苏密切合作、友好相处的历史新篇章。但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苏联的不满和芥蒂并没有真正消除,而是不断累积,最终成为50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的一个深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