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怀疑策划
执意返回南京后却发现,他离开才一天的国民党中央政府已失去对他的信任。因为他没有像那样被扣在两安,居然平安而归。在中写道:“我还听张公权之姐的某朋友言,张公权称,系我一手策划。”
到南京后,首先与宋美龄、宋蔼龄和戴笠商谈对策。他们均赞同宋的方案。然后,宋才向国民党要员汇报张、杨提出的四项条件和他的计划。他回南京的主要目的是说服南京方面暂勿攻打西安。宋子文告诉南京政府要员,绝对不能采取军事行动,“他们让我直截了当回答,委员长是否希望军事解决。此问题我因先前曾与蒋、孔二夫人讨论过,故便模棱两可地答曰,若能寻得和平解决之道,委员长不希望看到再发生内战。”
根据记载,当晚和第二天上午,政府要员都在开会讨论他的建议。结论是“停战期缩为三天,根本未提停止地面进攻,仅言将停止飞机轰炸”。
◆拒绝组阁
22日携宋美龄、郭增恺、戴笠及蒋鼎文飞抵西安。与宋美龄团圆后态度进一步转变,同意妥协,指定宋美龄和为其与周恩来谈判的代表。
当天,让与张学良一道去见周恩来。周告诉宋,中共已原则上同意蒋介石的条件:取消苏维埃政府及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作战。若蒋介石同意抗日,中共可不要求参加改组后的国民政府。23日下午,宋子文与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就已开始讨论国民政府新内阁人选。
“彼等一再劝说由我组阁,但是,我告诉他们,出于政治及个人原因,我绝对不会领导现在之内阁,且亦不会参加。他们坚持让我执掌财政部。因为那样他们就会对获取其日常之开销有信心。他们对外交部长人选不能为亲日分子亦甚关切,我与他们讨论了几名人选,我建议由徐新六来担任,徐系一热情民族主义者,同时本人又未有如此多色彩,因而不会让日本人解释为:他的任命即意味战争之来临。关于军政部长,他们建议,此人不应有名无实,而应是委员长真正可倚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