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向李老询问营救经过的过程中,李老的记忆完全是片段式回放。李老说,记得部队决定要营救刘胡兰那天,他们出动了一个营共三个连,总人数为300人左右。因营长一声令下,他们开始急行军,从部队驻扎地一口气跑了12里(6公里)。可惜的是,他们到达现场时,敌人已逃之夭夭。
“我看见她的头和身子各在一边,铡刀还摆放在那里。”李老说,面对的场景,包括他在内的不少新战士都不敢多看。见自己的部队来到,当地老百姓围了上来,问他们“下一步该怎么办”。考虑到敌人走远,追击没多大意义,部队开始往驻地回撤。新兵还被领导要求先行撤离。
党史专家:后确有部队赶去
记者昨天联系上文水县党史办原主任武秉礼。他说1947年1月12日之前,已有部队驻扎文水。1月11日,中共文水县委指示陈区长组织人员将刘胡兰转移至山区,但12日上午一大早,村子被敌人完全包围。刘胡兰牺牲不久,有一支叫“独二旅”的部队赶到了现场。
武秉礼还说,当时文水县和交城县(两地相距约20公里)都属于八分区,附近驻扎的部队很多。后,“独二旅”带走了一把带有烈士鲜血的泥土,以此激励攻打文水县城的全军将士。1947年2月2日,文水县城被“独二旅”等部队攻破。
记者把以上情况转告李铭老人。而李老说,1947年他还属于部队的“新兵蛋子”,他只记得副连长和一个指导员的名字,也记得曾攻打过文水县城。希望更多知情人与本报联系,以便能还原“营救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