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名国民党士兵被迫跳进甸安河中,在追击日军的机枪弹幕射击下,几乎无一生还。日军随后对各村进行大搜捕,抓到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部用绳子串起来,集中到甸安河边的几个禾场上屠杀。甸安河边的田里土里、房前屋后、河中岸边,到处是尸体。从此,当地人称甸安河为“血水河”——“甸安河,甸安河,尸体挤得个挨个;五里长河成血海,野狗无桥可通过。”
5月9日,厂窖东西两侧河段船民、难民被屠戮6800多人,烧毁船只2500余艘。河中火光冲天,大火昼夜不熄。船民、难民哀嚎之声不绝于耳,数里可闻;5月10日,瓦连堤一带遇害同胞共3000多人,其中73户被杀绝。
行凶部队指挥官无一受审
三天杀三万,华中方面军第11军算是创下了一个纪录,一个挑战人类暴力极限的纪录。
一个月以后,国民党《阵中日报》的记者袁琴心来到厂窖,她看到的是“两岸烧焦的船,像晒鱼一般的摊摆着。”“厂窖河里的死尸,简直使船只不能通过。”
6月26日《国民日报》也发表了记者兰天所写的《滨湖浩劫记》,称厂窖惨案堪比“扬州十日”,“惨遭屠杀达数万之多,满地尸首,河水为赤,浮尸断流,惨绝人寰。”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对南京大屠杀负有直接责任的松井石根(时任华中派遣军总司令)被远东军事法庭判处绞刑;在南京制造了臭名昭着的“百人斩竞赛”的日向敏明亦被枪决。30万同胞的鲜血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偿还,但至少首恶得到了他们应得的惩罚。可是,厂窖却被遗忘了。在厂窖直接行凶的4支日军部队的指挥官没有一人受到审判。(摘编自《侵华日军兽行不完全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