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朝中方面首席谈判代表南日在双方代表团大会上,宣读了金日成元帅和彭德怀司令员致“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信,严厉指责美方纵容南当局的行动:
“我们认为你方必须负起这次事件的严重责任,必须负责立即追回被释放的全部战俘,保证以后绝对不发生同类事件究竟(联合国)军司令部能否控制南政府的军队?朝鲜停战究竟包括不包括李承晚集团在内?
同日,彭德怀赴开城签署停战协定。下午,彭德怀到达瓦砾堆中的平壤后,马上给李克农和桧仓志司邓华、杨得志等人打电话。邓华、杨得志一致请战,都希望能再打李承晚一顿。
彭德怀同意:“这个李承晚不识好歹,再给他点颜色看看是完全应该的。”经过商议后,给毛泽东发电:“根据目前情况,停战签字须推迟至月底比较有利,为加深敌人内部矛盾,拟再给李承晚军以打击,再消灭李承晚军一万五千人,妥否盼示。”
毛泽东接到彭德怀的电报后,当即复电,表示同意:“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6月21日,在彭德怀亲自主持下,志司在桧仓山洞中举行作战会议,决定立即在全线发起第三次反击,狠狠地打击南军。
“为保证这次作战胜利,特给20兵团加强火箭炮兵、高射炮兵各一个团,还有一些坦克、工兵等。加强后的金城正面我志愿军五个军,共有迫击炮以上火炮1,094门,平均每公里44.8门,还有坦克20辆。南军和我志愿军兵力对比为13,火炮对比为11.7。”邓华从容地说明敌我态势。
“我们志后调集了10个汽车团,共2,000辆汽车,昼夜向前线抢运物资。共前运物资约1.5万吨,其中包括各种炮弹70余万发,炸药124吨。我们保证金城前线指战员吃得好,用得充足”洪学智信心十足。
会议气氛活跃起来。彭德怀大手一挥,兴奋地说:
“好啊,我们的炮兵要吼上两嗓子了,后勤准备也没有问题,李承晚这老小子妄想堵住和平的大门,老子要用实力把它打开!”
势如雷霆、摧枯拉朽的“金城战役”开始了,其战果之大,进展之顺,连志愿军将帅们都出乎意料。
7月13日夜,志愿军1,094门火炮在一片沉寂中突然爆发,划亮了闷热得令人窒息的夏夜夜空。炮弹雨点般落在东起北汉江,西至牙沈里,22公里的敌军阵地上,不到半小时,南朝鲜首都师、3师、6师、8师阵地上整整倾泻了1,900吨炮弹。
这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炮击,也是志愿军头一次占据了战役地面火力优势。战史记载:“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炮火在头上呼啸,在呼啸声中,他们前赴后继攻击这个地区的大韩民国防线。在共军的猛攻下,前哨阵地一个接一个被打垮了。”
惊天动地的炮击刚一结束,20兵团新任司令员杨勇、政委王平统一指挥5个军向金城地区4个南朝鲜师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猛攻。杨勇面对前任郑维山的辉煌战绩,自然也不甘屈居下风,一出手就是势如奔雷。这场战争的压轴好戏,就在惊雷和瓢泼的大雨中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