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近山的“疯劲”已经开始发作了,他已决心把上甘岭战役打下去。
次日,他又三调12军,把31师93团调五圣山,准备投入上甘岭作战;与此同时,34师100团、106团,35师103团待命。
曾绍山是他红军时期的秘书,见“老师长”3次调兵,禁不住说:“老师长,这一仗将越打越大了!”
“这将是一场持续的、大规模的残酷决战。”王近山冷冷地回答。
事后,他的这个说法得到应验,上甘岭战役整整打了两个月!据不完全统计,3兵团共打退敌营以上兵力的冲击25次,打退敌营以下兵力的冲击650余次,进行较大的反击29次。这是后话。
10月下旬,正当我军退守坑道,与敌进行反复争夺之时,美7师突然撤出“三角形山”战斗后西调,南军第2师随即接替它进行进攻。而这时12军31师已到达了上甘岭地区。王近山见时机已到,下令发动决定性的反击。
30日21时,15军45师5个连、29师2个连在炮火支援和在坑道内的3个连的密切配合下,一举反击“三角形山”成功,歼敌4个多连,恢复了阵地。第二日晚上,31师91团趁着黑夜接守兄弟部队刚刚夺回的“三角形山”主峰。
“三角形山”主峰得而复失,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急得跳脚,天还没亮,又开始打炮,同时几百架飞机进行狂轰滥炸。克拉克还怕李承晚伪军不管用,又命令美7师31团一个营带着营、美空降187团一个营,南军9师30团1、3营,拖着300余门火炮进行支援,于是,伪军和“主子军”联合向“三角形山”发起多路猛攻。但是,12军91团8连一个连一个上午就打退他们连以上的“大冲锋”15次,歼敌1500人,“嗡嗡”乱叫的飞机也被他们击落4架。
下午,美7师31团再次攻击,营也跟在他们屁股后乱冲,8连顽强坚守,美军前进不得,转身攻打其他阵地。8连1班竟然又腾出人手主动支援“兄弟部队”。他们支援就支援吧,又打出两个和兵团司令一样爱“撒疯”的英雄!当众敌蜂拥上来,“兄弟部队”打得人仰马翻时,大鼻子佬嗷嗷叫着冲上了阵地,情况非常危急,这时“打援手”的1班两位战士王万成、朱友光,情急之中,突然拉响爆破筒,冲入敌群,在众目睽睽中与突入之敌同归于尽,又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
这就是后来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光辉形象,电影中一个“王成”其实是王万成、朱友光两个英雄原型。
黄昏时分,王近山事先调来的12军31师93团也加入“三角形山”作战阵营。接下来两日,范佛里特在原有兵力上又加派南军9师30团上阵,继续攻打“三角形山”。91团也派出3个连对战,歼敌1200余人,“三角形山”仍然控制在12军手里。
以后,美李联军每日用飞机大炮轰,发动上百次猖狂攻击,可3兵团勇士仍牢牢地守住阵地。这时,王近山又做出一个决断:部队轮番上,边补边打,边打边补,视人员伤亡情况及时增补。随即,15军45师除炮兵、通信、后勤部队外,撤离到后方整补,但师团指挥系统和勤务保障系统则不动,继续支援12军作战。在12军中,31师担任“三角形山”全部坚守任务及“狙击兵岭”北山的反击和坚守任务;34师部队作为31师二梯队,35师103团接守92团的虎岩山、云磨山、赤山地区;在德山岘组成前方指挥所,由12军副军长李德生统一指挥12军及其他所有参战部队;炮兵7师师长组织炮兵指挥所,负责炮兵指挥。这两个指挥所统一由15军军长秦基伟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