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名 苏-35
苏-35战斗机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的深度改进型单座双发、超机动多用途重型战斗机,在战斗机世代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号,即第四代半战斗机。苏-35除了用三翼面设计带来绝佳的气动力性能外,真正的重点在航电设备,提升自动化、计算机化、人性化、指管通情(C3I)能力等。与同时期西方开发中的新世代战机的航电设计理念相同。苏-35大幅提升航电性能的结果是重量增加,必须有其他改良才能避免机动性、加速性、航程的下降。故苏-35无论在机动性、加速性、结构效益、航电性能各方面都全面优于苏-27S,而不像其他改型如苏-30般有取有舍。
第六名 阵风
阵风战斗机是第四代半战斗机。因为阵风虽然没有采用像F-22战斗机第五代战斗机的技术,如外形设计隐身技术、矢量推力技术、超音速巡航技术等,但比起现代服役的第四代战斗机又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因而其综合作战性能有了很大提高,而且有相当大的进一步发展潜力。
现代的战斗机空战思想已从传统的近距格斗向从远、中程导弹交战和近距格斗并存方向转移,因而阵风战斗机都十分注重增强导弹作战效能,机载的雷达和武器系统都要求能在尽可能远的距离内发现目标,还能先发制人开火将对方击落。
解放军新型歼16战斗机
第五名 F-15SG
图片为新加坡空军装备的最新型的F-15SG“攻击鹰”多用途战斗机,是目前F-15系列中最先进的型号。F-15SG配备了ANAPG-63(V)3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头盔显示系统、高精度瞄准吊舱等先进设备;配备高性能的F110-GE-129发动机,作战半径超过1800公里,最大载弹量10吨,综合性能较美军自用产品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对于早期的F-15,F-15SG均采用了重新优化设计的机体,机体结构和潜力都大为改善。相对于韩国的F-15K,F-15SG装备的ANAPG-63(V)3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性能进一步提升。该型号雷达不仅作用距离和分辨率大增,而且具备同时跟踪多目标的能力,能同时制导8枚AIM-120C攻击8个不同目标。F-15SG和F-15K均装备了头盔显示器,在这方面还要超过美军现役的F-15E。
第四名 台风
台风战斗机是一款双发动机,采前翼加上三角翼(鸭式布局)设计的多功能战斗机。参与设计与生产的是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四国战机公司,是介于第三代和第四代之间的超音速战斗机,它主要用于空战,并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1983年开始研制 ,1994年3月试飞。2011年3月,首次参加实战攻击并摧毁了少量利比亚军用设施和装甲车。
“台风”战斗机在不使用矢量发动机的情况下就具有优异的超机动性能,得益于良好的机身设计,不但维持高速优异操纵性、也具有很好的缠斗能力,特别是高速高过载缠斗。为增加航程,还具有空中加油能力。
新型歼11D战机
第三名 F/A-18E/F
F/A-18E/F是一种超音速的多用途战斗攻击机,主要特点是可靠性和维护性好,生存能力强,大仰角飞行性能好以及武器投射精度高。据介绍,该机的机体是按6000飞行小时的使用寿命设计的,机载电子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为30飞行小时,雷达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100小时,电子设备和消耗器材中有98%有自检能力。
F/A-18E/F是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在F/A-18C/D飞机基础发展的舰载战斗攻击机,E型为单座型,F为双座型。与F/A-18C/D相比,F/A-18E/F加长了机身和翼展,增加了机翼和水平尾翼的面积,增加了载油量和武器,加大了航程。该机所用材料与CD型基本相同,但采用很多隐身技术。
第二名 F-35A
F-35战斗机是一款由美国洛马设计及生产的单座单发战斗机,F-35主要用于前线支援、防空截击等多种任务,并因此发展出3种主要的衍生版本,包括采用传统跑道起降的F-35A型,短距离起降垂直起降机种F-35B型,与作为航空母舰舰载机的F-35C型。
F-35在战机世代上属于第五代战斗机,具备较高的隐身设计、先进的电子系统以及一定的超音速巡航能力。2014年,美国生产的F-35战斗机累计已超过122架,其中荷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首架F-35已经生产下线。
第一名 F/A-22A
F-22“猛禽”战斗机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联合研制的单座双发高隐身性第五代战斗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F-22于2000年代中期陆续进入美国空军服役,以取代上一代的主力机种F-15鹰式战斗机。2014年,F-22战斗机首次进行实战。这是自2005年正式服役以来,F-22战斗机首次参加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