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兰特”号背后的航母大型化迷局
相比前两次被迫下水,“维克兰特”号的第3次下水尽管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此次该艘航母终于是要进入更为重要的舾装阶段而不是为其他船只腾出船台。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维克兰特”号在船台上举步维艰的时候,印度骇人的抛出了满载排水量达65000吨的第2艘国产航母Vishal计划。相比“维克兰特”号,Vishal航母计划不仅计划采用核动力,还将装备弹射器,而根据最新报道显示,其选择的很可能是美国最新的电磁弹射器。对航母以及海军装备有起码常识的人都会明白,印度这种妄想型冒进显然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但印度的做法却从一个侧面提出了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一国航母的发展应该在怎样的情况下才能安然走向大型化呢?
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
相比印度,中国的情况似乎乐观一些,现役的“辽宁”号航母试验平台的排水量已经达到65000吨。但事实上,中国面临的航母大型化难题要比印度严峻得多,摆在中国面前的是将航母吨位由65000吨升级到90000吨至100000吨。参照“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经验,如果弹射器等关键技术尚未过关,在65000吨级的航母上继续采用滑跃甲板并配合重型舰载机在性能上对于中型海军而言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到了90000吨至100000吨级的巨型航母上,依然采用滑跃甲板显然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对于该吨位的航母而言,高强度的固定翼舰载机出勤率、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等都已成为核心性能。因此,弹射器技术的研发进度,实际上不仅是对中国,更是制约着所有国家的航母从中型向大型化迈进的过程。
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
相比兼具成熟与全新技术的美国航母而言,积极尝试新技术并伴随经常性冒进的印度航母能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中国航母发展的反面教材。“维克兰特”号航母日后在动力装置、雷达系统、舰载机起降以及航母各子系统间的兼容方面,必然会出现相当多的问题,该舰形成战斗力以及服役初期必将像其建造与下水的过程一样波折。但对于中国航母发展而言,印度对世界各类航母技术的尝试与使用却是相当值得关注的经验,换言之,就算印度国产航母是类似“扶桑”、“伊势”那样的次品战舰,它对中国而言,还是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