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加尔各答”搬上航母
2014年7月10日,印度首款区域防空驱逐舰“加尔各答”级驱逐舰首舰交付印度海军,尽管该舰性能存在诸多局限,但至少在体系上印度首次具备了相对可靠的舰队区域防空能力。而从最新公布的“维克兰特”号航母下水的图片中来看,其在岛形建筑顶部前后各有一个突出的雷达基座,每个基座分别装备2座相控阵雷达天线,从而覆盖全部360度的全向探测范围(前基座两面雷达负责前方、右侧,后基座两面雷达负责左侧、后方)。值得注意的是,从雷达基座的体积以及开口尺寸来看,其装备的雷达必然是“加尔各答”级驱逐舰的以色列EL/M-2248-MF-STAR有源相控阵雷达,而与之相对应的,“维克兰特”号很可能装备等同“加尔各答”级驱逐舰的导弹武备——32枚垂直发射的“巴拉克”1近程舰空导弹、32枚“巴拉克”8型中程舰空导弹(装备“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的可能性不大)。
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
回顾世界航母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苏联是在航母上装备相控阵雷达与导弹垂发系统的开创者,其最早在“基辅”级航母4号舰“戈尔什科夫”号上装备了“天空哨兵”无源相控阵雷达与SA-15型垂发舰空导弹。随后,“库兹涅佐夫”号、中国的“辽宁”号航母均为航母装备了相控阵雷达与垂发舰空导弹。与之相比,始终未给航母装备高端雷达的美国,其最新的“福特”级航母也破天荒的装备了AMDR有源相控阵雷达,但却并未装备垂发舰空导弹。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除“福特”级航母之外,包括“维克兰特”号航母在内的其他所有装备相控阵雷达与垂发舰空导弹的航母,其出发点都是源于本国护航舰队在防空、探测方面的短板,因此航母不得不自己承担起一定的探测、防空任务。但相比同类航母,“维克兰特”号雷达与导弹的设置却显示出了更先进、现实的设计理念。
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
按照现有的计划,印度计划建造6艘“加尔各答”级驱逐舰,全部建成后印度将具备更加可靠、高端的舰队区域防空能力。但着眼于印度低效率、低质量的造船现状,在全部战舰建造完成之前,已经基本成熟的核心装备,如雷达与导弹如果不能尽量大规模装备的话,其先进性必将难以有效发挥,甚至被严重浪费。与此同时,对于4万吨级的航母而言,具备驱逐舰级别的区域防空能力,在印度海空军的大背景下又是相当必要的。因此,印度将“加尔各答”级驱逐舰的雷达、导弹,甚至是作战指挥系统基本照搬上了“维克兰特”号是相当务实的正确决定。与之相比,中国已在新展出的4万吨级两栖攻击舰上全套移植新型护卫舰(或054A)的雷达、导弹设备,而从“武汉航母楼”岛型建筑展现出的最新形态来看,其很可能也将移植052D,甚至是055型驱逐舰的雷达设备。有鉴于此,无论是出于自身智慧,还是欧洲国家的帮助,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至少在雷达与舰空导弹布置上,还是比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