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35:最不适合巴基斯坦的武装直升机
此前,印度已经决定采购22架美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而在此次竞标中,“阿帕奇”的手下败将正是有“阿帕奇斯基”之称的俄制米-28武装直升机。有意思的是,传言中巴基斯坦计划从俄罗斯采购的米-35武装直升机正是米-24武装直升机通过整合诸多米-28武装直升机技术(直升机旋翼、短翼)而来的。由此可见,米-35与“阿帕奇”的技术差距无疑是相当明显的。而如果仅以能否胜任实际需求作为标准,米-35实际上也是最不适合巴基斯坦的武装直升机。
图为已列装巴西陆军的俄制米-35武装直升机,对于巴基斯坦而言,米-35无论在体术模式还是装备水平方面均难以满足需求,同时还面临可能俄罗斯受印度影响卡自己脖子的危险情况。因此,米-35武装直升机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入驻巴基斯坦陆军。
尽管目前巴基斯坦陆军现役中有50架左右的俄制米-17系列通用直升机,但这批为数不少的直升机在巴基斯坦陆军中所扮演的角色却有些尴尬,受制于自身偏西方、偏中式的装备体系以及俄罗斯并不到位的后期保障,这批直升机的完好率与实际使用效果并不好,如果再引进在巴基斯坦缺乏技术根基的米-35武装直升机,无疑将极大加重巴基斯坦的装备维护、使用压力。更为重要的是,需要随同米-35武装直升机引进的大量俄制弹药几乎都已装备了印度陆军,印度对其的技术特点与使用效果相当熟悉,这无疑是巴基斯坦很难接受的,而这一点实际上也是巴基斯坦不太可能选择,或日后过于倚重“蝰蛇”武装直升机的重要原因。
图为印度陆军现役的俄制米-24武装直升机,尽管米-35武装直升机在其基础上通过整合部分米-28武装直升机的技术获得性能提升,但米-35实际上很难获得相比米-24的跨带进步,米-35陈旧的整体技术以及更多的非技术因素使其最难获得巴基斯坦的青睐。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源于中国的更重要的原因,巴基斯坦得益于中国在军备出口与研发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影响,其对装备国产化以及未来的技术发展前景相当看重。一款装备的引进不仅要有益于当下战力的提升,更要有益于本国相关技术水平的提升,这是其粗苯的邻国可望而不可即的重要脑力。就这一点而言,米-35武装直升机作为米-24武装直升机深度挖掘潜力的产物,不仅其整体技术框架已经较为老旧,其代表的俄制武装直升机技术也已裹足不前多年,与目前领先世界的西方武装直升机技术体系差距相当明显。有鉴于此,米-35无疑是诸多选项中,最不适合巴基斯坦的,而出于同样的原因,中国的武直-10尽管并不完美,但却是巴基斯坦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