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展开制裁,俄罗斯国防工业被西方市场迅速驱逐,美国“防务新闻”网站11月1日评论称,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正在亚洲地区努力“炒作”以加强存在。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的报告透露,俄出口武器中超过六成来自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两国占据了很大比例。从2010年到2014年,中印分别占据了俄罗斯武器出口11%和39%的份额。可是随着中国和印度加强本国的国防工业,俄制武器在亚太的前景并不乐观。部分媒体认为,对于现在的俄罗斯来说,如果想继续保持对华武器出口的份额,应该表现出更大的诚意,拿出些压箱底的“干货”来。不过笔者认为,俄罗斯目前面临的境况并非诚意不够,而是除了一些不能动的“家底儿”外,基本已经到了卖无可卖的尴尬境地。

中俄关于苏-35战机出口的问题已经进行了3年多谈判
近几日,俄罗斯对中国出口苏-35战机的事宜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我们不妨以此为突破口,首先来看看目前俄罗斯航空业对于中国的军售现状。目前,俄罗斯对中国出口苏-35战机,可以说是对华武器出口的重头戏。然而,近期俄罗斯方面表示,要坚持先生产再改良的底线,才能签署合同;而中方则希望按照自己的要求,先对苏-35进行改良再进口飞机。对此,俄方还宣称与其他国家正在谈判进口苏-35的问题,谁先签署协议谁将首先获得飞机。眼看已经进入尾声的谈判,很可能再次陷入僵局。其实,俄罗斯之所坚持先生产再改良,无非是想多出口一些苏-35战机。但俄罗斯方面应该明白,中国现在进口苏-35的目的,已经和当年进口苏-27战机完全不一样。现在中国进口苏-35更多的是为了弥补部分技术的短板,而并非靠其来大幅度提升解放军空军的实力。

苏-35战机装备“雪豹-E”相控阵雷达(上图)和117S发动机(下图)
以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看上苏-35的雷达和发动机为例,中国目前已经在歼-10B战机上装备了相控阵雷达,同时歼-11战机的改进型也将装备。这表明中国已经突破了机载相控阵雷达技术,苏-35在此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而在发动机上,苏-35装备的具有矢量推进技术的117S发动机确实有其优势所在。但如果俄方认
仅凭发动机就能让中国购买更多数量的苏-35,那就大错特错了。现在,装备“太行”系列发动机的歼-10B战机已经量产,表明“太行”系列发动机的技术指标已经趋于稳定,可靠性也大幅度提升,让其具有矢量推进功能不过是时间问题,而且不会太久。这些都表明,苏-35目前所谓的技术优势,并不是长远的,很可能几年之内就被中国追赶甚至超越。而现在的俄罗斯,除了苏-35以外,已经拿不出更先进的量产型飞机来作为对华军售的筹码。一旦中国的第五代战机以及第四代战机的改进型投入大批量生产,苏-35恐怕连“最后一杯羹”也难以分到。可见,在战斗机方面,俄罗斯对于中国而言已经没有绝对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