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军事>大陆军事>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所成国内适航性权威研究机构

来源: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时间:2010-10-16 00:23:28

  金秋十月,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综合所)迎来了建所四十周年。四十年来,综合所几代人担当使命、奋勇拼搏、开拓进取、激情奉献,在标准化、质量工程、信息化、适航性、工业自动化等领域,为航空工业发展、国防建设、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凝望现在,看业务发展:标准化已构建起标准规划、研究、制定、验证、培训、宣贯、咨询、监督、评估等全价值链研究与服务能力。在技术基础领域,是航空工业标准化归口单位,是总装、国防科工局、空军、工信部以及海军、陆航的标准化研究中心、技术支撑或依托单位;在标准化应用领域,是航空所有型号标准化副总师单位,是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机构;在国际标准化领域,是ISO/TC20、IEC/TC107的P成员、国内技术归口单位、ISO/TC20/SC1国际秘书处承担单位,是我国第一份航空专业国际标准的诞生地。40年,301所已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标准化专业研究机构。质量工程在环境与可靠性、质量管理、质量审核等专业基础上,拓展了宏观质量评价、软件测评、测试性、装备综合保障、检测等专业,集质量管理、质量生成、质量控制、试验与评价于一体,形成了“大质量”的整体格局和集成能力,在国内首先推出了环境工程的理念,针对航空电子产品的高可靠性要求提出了基于故障物理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和可靠性综合评价技术,服务领域从航空延伸到国防和国民经济大市场。40年,301所发展成为了国内最大的航空装备环境与可靠性鉴定试验室;信息化成功与金航数码公司整合,成立了新金航,秉承推进产业信息化,实现信息产业化的发展宗旨,形成了管理信息化、工程信息化、综合保障信息化、IT运维与管理、系统集成与信息安全、信息化咨询六大主营业务,实现了研发、咨询、实施、营销、运营“一条龙”。40年,301所发展成为了航空行业信息化实施的主力军;适航性80年起步,经历了发展、辉煌、萎靡,进入21世纪,把握住了民机发展的有利时机,奋力开拓民机适航性业务,成为了工信部和国家民航局的“民用航空器适航技术研究与管理中心”。成功实现将适航性技术向军机领域拓展,用新思路、新方法保证装备安全性。40年,301所建设成为了国内适航性的权威研究机构。

  凝望现在,视发展效果:经济规模2010年预计实现收入8亿元,利润9000万元,十年间收入翻了三番,从航空行业内规模实力较小的研究所发展成为航空行业中等规模的研究所,已经成为国内技术基础领域规模最大的研究所。科研成果截至2009年累计取得了560多项,其中国家级14项,部级228项,集团级141项。保障条件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在国家投资支持下,环境预计与可靠性仿真、环境试验、可靠性试验、标准件检测、无损检测等一批高精尖设备投入运行,现代化科研综合大楼落成使用,技术创新基地也奠基破土。精神文化从服务至上、创新图强精神逐步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2008年进入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行列。

  凝望现在,观发展变化:业务范围从纳入保军能力的军用标准化、环境试验科研业务拓展到了以标准化为核心,标准化、质量工程、适航、信息化链条式发展的四大科研业务,投资业务从自动化、展览展示拓展到咨询培训、认证、商旅、文化创意等关联产业。实现科研业务和投资业务发展规模大体相当。业务领域科研从技术基础拓展到了技术基础、基础技术并行发展,摆脱了过去单一技术基础计划渠道科研局面,各专业进入基金、专项、共性预研、973等渠道,加大了专业发展基础理论和方法、关键技术研究力度,塑造了发展原动力,实现技术基础传统内涵向理论创新转型。业务从技术研究拓展到了型号研制,标准化、标准件、信息编码、质量工程、“四性”与综保、软件工程、适航等专业都全面进入新一代装备研制,从过去的参与单位变为真正的参研单位。经费领域从单一计划渠道,向“计划”加“市场”转变,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大幅提升。能力模式从以软为主,发展为软、硬能力平衡发展格局,配合专业发展的检测、鉴定、试验能力同步发展。面对客户从单点专业的能力服务模式发展成为了多专业综合性解决方案服务模式,服务客户深度、宽度不断增加。组织能力变为了组织发展的重点,对员工能力、员工治理、员工思维模式进行了同步塑造,实施了人本管理战略,组织能力构建的软实力得到了彰显,构建了301所的核心竞争力。

  四十年漫漫征途,四十年沧海桑田。乘着改革开放春风、凭着捕获机会的高度敏锐性,综合所步步紧跟形势,大刀阔斧地进行着改革,一步一个脚印、几年一个超越。增长与发展源于综合所始终抓住历史的变革、整合及重构的机遇,牢牢围绕核心竞争力的塑造,认真回答了一个单位发展最根本的问题:现在能干什么?将来又能干什么?

  古人云:四十不惑。已进入“不惑”之年的301所,围绕“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哪里?要去哪里?前行的路怎么走?”这些基本问题,在庆贺生日中有了更深层的思考,作出了更清晰、更深刻、更坚定的回答。“不惑”不会自然而然形成,源于大胆实践;“不惑”有深有浅,重在不懈探索。

  回望历史, 40年前,综合所顺应我国航空工业逐步发展壮大对加强技术基础建设的迫切需求应势而生,从无到有,建立了以标准化为根基的前进出发阵地。

  1970年到1985年,我国自行编制的第一份航空工业技术标准、第一个国家军用标准在这里诞生;适航性研究、可靠性研究等工作初具规模,稳步发展;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国际标准化活动,成功从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购买了全套美国军用标准资料,为中国的航空工业占在巨人肩膀上腾飞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综合所还在新技术推广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运作“中航技西门子北京服务中心”,开创了综合所经营开发工作的先河。

  1985年至2000年这十五年是综合所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坚持以改革求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全所发展驶入快车道,形成了“科研为本、军民结合、二业并举、共同发展”的格局,提出了创建国内同类型研究所中的一流研究所的目标。

  为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从1985年开始,综合所经历了四轮改革,明确实行军民分线,人员分流,加强稳定科研一头,放开搞活一片,转换机制,分类管理,积极完善“一所两制”,加快管理体制从单一的事业型向事业型和经营性转变,整个所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系统构建航空标准体系,航空标准化开始与型号研制结合,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方法在型号中推进。航空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早期实践在这里萌芽。建成了航空综合环境重点实验室,发展成为行业的重要研究基地。经营开发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能力明显提高,形成了以自动控制、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全所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轮子”。

  进入新世纪后,综合所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时期。“十五”之初,综合所提出了“深耕基础,追求茁壮”的要求,整个“十五”期间,既反映了我们抓机遇、打基础、求茁壮的过程,又体现了深耕基础的丰硕成果。综合所把“服务至上,创新图强”作为新形势下的精神理念,实施了以“客户观念,全程思维,独特能力,超值行为”为内容的“服务至上”一期行动计划,唱响了服务主旋律,把综合所整体服务档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综合所作为以“软”科学为主的科研单位,坚持以人为本,在这一时期的改革发展实践中,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人力资源作为综合所得第一资源,坚持依靠人才兴所、人才强所之路。二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和落脚点。花气力抓条件保障平台,“一流环境”建设,实施“阳光工程”,让发展的成果惠及职工。实践证明,坚持以人为本,固本开源,走人才兴所之路,是综合所这些年能够较快发展的最重要支柱。

  如果把综合所“十五”期间的发展比喻为火箭发射进程中第一节助推器,那么“十一五”就是进入了第二节助推器的加速期,即转型升级、纵深发展的新阶段。我们从前些年持续“攀登”与“登顶”后的疲惫和满足感中走出来,朝着更精、更强、更和谐的目标不懈奋进。在“服务至上”一期行动的基础上,实施了以“客户角度,美好体验;系统思考,主动协同;人有我优,求新求变;有求必应,超越期待”为核心内容的二期行动计划,进一步回答了“用什么业务能力为客户服务”,“在哪些领域为客户服务”的问题。

  如今,变革创新已经成为综合所每一位员工日常工作的主旋律,改变成为了一种习惯。围绕“经营企业”,我们着眼战略转型,从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手段、业务模式、技术方法、硬件条件、市场领域、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领域,都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创新,进一步着力解决好“用什么方式实现客户价值”问题。 实践证明,正是我们一直唱响着变革创新的主调,才能够科学发展、日新月异。

  历史值得珍惜,现实催人奋进,启迪更为宝贵。

  40年走过的路给了301所人许多启迪,其中最基本的: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在大局下行动,努力把本所的事情办好。只有坚定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大局,才能担当使命,履行职责;只有把本所的事情办好,才能放飞梦想,服务大局。二是必须始终把“服务”摆到“至上”的位置、经营好知识,经营好人才,走知识型高技术服务之路。“服务至上”是职能,用心“经营”是时代要求,只有通过知识的有效经营,才能在服务中为客户增值;只有客户实现增值,才是真正的“服务”,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三是必须始终坚持深耕基础,提升能力,把重心放在组织能力建设上。只有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基础性建设,提升整体组织能力,客户才能信任,发展才有保证。四是必须始终保持不懈的进取心,永远的责任感,放飞思想,不断超越自我。只有永葆激情,奋发求进,才能干好现在,承载使命,谋划未来,成就梦想。

  历史是凝固的现在,现在是未来的历史。

  眺望未来, 301所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决心更加自觉地承载起基础性、公益性的固本强基职能,坚持“立足航空、服务国防、面向社会”,对接集团“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战略目标,弘扬“服务至上,创新图强”的精神,践行“我们今天的服务就是你明天的需要”、“实现双赢,客户先赢”的理念,在继续深入推进“服务至上行动计划”的同时,进一步启动“创新图强践行工程”,推进由“精神”变“物质”的全面转化。沿着“做强标准,做实质量,做大信息,做精适航,做美服务”的大思路,发挥知识型团队的优势,“提取公因子,嵌入客户端,当好倍增器,助推大发展”,在实现单位发展与干部员工成长成才双赢,为建设新航空、大航空、强航空作出更大贡献的征途上再写新的跨越史、成功史、常青史。(任占勇 王逸达 刘世杰)

作者:任占勇 王逸达 刘世杰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