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报【记者 谈春平 高珍】曾几何时,陕北安塞“绿色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让兄弟县区眼前一亮,争先效仿。“山绿天蓝、县强民富”已成为魅力安塞一张靓丽的名片。
近日,陕西安塞县镰刀湾乡高家沟村民向本报记者反映,2012年安塞县水务局对镰刀湾村、高家沟村及牛峁河台三个村实施治沟造地项目,并与村民签定了移民搬迁协议,“治地富民、改善居住”的举措让村民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项目实施后却让村民气愤:四年过去了,改造后的土地因“土层太薄”至今无法耕种,荒草凄凄无人过问。已缴纳房款等待搬入新房的村民,早已望穿秋水,凉透了心。
注重农民增收的安塞县果真做出如此“劳民伤财”之举?7月4日,记者赴安塞展开调查。
良田被毁 满目荒草
沿着包茂高速一路北上,从安塞县镰刀湾出口下了高速,钻进一道沟,在当地村民指引下,记者来到高家沟村新造沟地,两边是山,中间百十米宽的川道被推平造地。
村民告诉记者:“高家沟村有500多名村民,原来有良田400余亩,世代种植玉米,虽然收入不高,但能保证基本口粮。”站在高家沟村地头放眼望去,平整之后的土地上再也寻不到一株玉米,满目荒草在这片土地上肆意生长,草深处足有一米,一阵山风吹过,显得无比凄凉。
据了解,2012年安塞县水务局为了方便农民更好地使用水资源,早日致富,对高家沟村、镰刀湾村及牛峁河台三个村实施治沟造地项目,村民们认为这是利民举措,都很支持。
村民回忆,当年镰刀湾乡领导在社员大会上承诺:“沟地改造工程资金2700万元,是个惠民好项目,村民应该好好珍惜。”村民相信了政府的承诺,积极配合沟地改造,并顺利完工。
“改造之后的土地根本无法耕种。”村民指着荒草地气愤的说。“按照项目设计,可以获得1060亩耕地,可工程完工后,村民进行了实地测量,获得的整理土地只有400余亩,都是烂杆地。”
村民说新造土地之所以不能耕种,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土地太软了,一下雨根本连人都站不住;另一个是土壤层只有20-30厘米厚,底下全是砂石,根本就不能很好的保持农作物所需的水分。因此,大家宁愿将土地荒废着也不愿耕种。这一荒,就是四年。
村民质疑:“安塞水务局的治沟造地项目是劳民伤财,没改造之前,村里还有400多亩良田种植玉米,改造后可用耕地面积没有增加,把好地变成烂杆地,啥也种不成了,想想今后的生计就发愁。”
据介绍,在土地整理改造过程中,村民的窑洞造成了损坏,安塞县决定将高家沟村移民搬迁到县城附近,村民与政府签订了协议,按照面积大小缴纳了7万至10余万不等的购房款,本来承诺2014年搬入新居,但至今新房还没有着落。
副县长:我也想知道村民为啥不种地
高家沟村的治沟造地项目,真如村民所说“劳民伤财、存在质量问题,不能耕种”?安塞县政府难道让这块耗费千万整理的土地一直荒芜下去?记者继续调查。
7月4日下午,在镰刀湾乡政府,安塞县相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
安塞县水务局赵副局长介绍:治沟造地项目总投资800多万,改造土地780亩,工程于2012年开工,2013年6月完工,并已经通过了安塞县的初步验收,但是市国土资源局和省国土厅还没进行验收,对于村民所说的“改造后只有400亩耕地”的说法,赵副局长说,我们统计的780亩包含生产路、改造渠道等面积。
赵副局长承诺给记者提供该项目的立项文件和验收报告,但截止记者发稿,并未收到相关文件。
镰刀湾镇党委刘书记建议:“并非改造后的土地不适合耕种,而是农民不配合,为什么非要种玉米呢?也可以种土豆等作物,甚至可以选择种草,这样可以发展畜牧业。”
安塞县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刘鹏程副县长称“我们不敢保证整理的土地都是达到标准的,有一部分是可以正常耕种。我也很想知道农民为啥不在新造土地上耕种。”
村民对上述领导的解释提出质疑:改造前后,村民的可耕地面积400亩没有增加,还破坏了土地,实施项目的意义在哪?口粮还没有解决,竟然建议川道良田去种草,刘书记考虑过农民的吃饭问题么?工程竣工已经四年,为何还没有通过上级验收,刘副县长既然说土地可以耕种,能否拿出权威的验收报告?
针对村民反映的移民搬迁问题,刘鹏程副县长解释:“之所以迟迟没有交房,是因为在村民搬迁的落实过程中,存在很多因素需要协调。”
千万元项目未批先建、不公开招标
采访中,村民还向记者透露:高家沟村治沟造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未批先建、不公开招标等违法行为,正是因为“暗箱操作、自建自验”才会导致造地项目成了“豆腐渣”,国家投资千万打了水漂。
安塞水务局赵副局长坦承:“高家沟村的治沟造地项目没有经过公开招标。延安市2012年开始实施的治沟造地项目,当时给安塞县的下达任务是1万亩,作为延安市批准的试点工程。同时该项目2013年才获得了国土部的审批,因此不具备公开招标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
根据安塞县水务局的解释,该项目是“试点工程”,就可以不用公开招标?施工过程谁来监督、有没有涉及腐败问题?国土部没有审批之前,项目就可以未批先建?为何不依法查处?
吴聪聪:积极带动更多农民走上致富路
针对安塞县投入千万改造沟地撂荒,政府为何拿不出解决方案,记者电话连线安塞县委书记吴聪聪,吴书记在电话中表示:“一定会处理好”。
资料显示:吴聪聪书记毕业于延安农校、曾作为援藏干部,有多年基层领导经历,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尤为重视。
2012年,吴聪聪任安塞县县长期间指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要坚定信心,创新思维,围绕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继续培育提升农业产业,通过加强标准化生产、市场营销、技术指导等方式,做强做精农业产业,提高农业产业效益。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016年,吴聪聪任安塞县委书记期间强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项目,要突出亮点,集中精力打造本区域内的特色农业经济,实现真正高效率、高品质、高规模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使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真正脱贫致富。
7月4日上午11时15分,本报记者谈春平在实名认证微博发布“高家沟村民实名举报治沟造地项目成了豆腐渣”的视频,并配发文字“【陕西安塞花巨资千万平地项目为何四年还是荒置】据延安安塞县镰刀湾镇高家沟老队长说:政府花巨资上千万填沟造地四年了成了豆腐渣,荒置了四年无人管,向县长和县委书记吴聪聪反映,他们四年来一直在敷衍村民。”
该微博发出后,引起众多网民阅读转发,至发稿前阅读量已近14万次。令人遗憾的是,该微博并未引起安塞县官方重视。
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尤为重视的吴聪聪书记,能否安排相关部门查清责任、“亡羊补牢”,还农民一片沃土,让农民有地可种。本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