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Start:讲真,日本是挺不错的。物资贵是因为人家地方小,但是正常白领月平均工资两万人名币。秩序是真好,人也都挺热情的,买东西也方便,哪儿哪儿特别特别干净。怎么说呢,你可以不喜欢日本,但是你不能不学习日本,有些地方还是需要亲身体会。
网友截图
@FlyInBed_35833:坐标韩国首尔。感觉这边服务和一些设施挺人性化的,人们素质也比国内相对高些,平均工资也比国内高不少,但也仅仅只是如此而已。饮食交通医疗什么的我也不想吐槽了,真的很想很想回国。越出国越爱国这句话真是一点没错,虽然我出国前很爱国。
珠玉在前,随后的讨论均热烈而友好。
回到最初的那场讨论,猜猜是谁发起的?也是这几天的“老熟人”。@HK_CC_BEST 告诉观察者网,这些截图来自脸书“帝吧大军根据地”。小编在群简介中看到,这个群的主旨是为了促进友好交流,也是为了给爱国同胞们“提供一个长久的家和落脚点”,更是为了“我们能够团结友爱”。在小组中,还有更多类似的讨论正在进行↓↓↓
网友截图
巧的是,关于中国人该如何认识西方文明的问题,观察者网专栏作家郑若麟也在最新的文章中有所谈及。旅居法国20多年的他,在《筑起我们反精神殖民的新长城》一文中谈到,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人在各个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精神领域却处于某种“不设防”状态,西方对中国人的“精神殖民”正在悄悄地掩土重来,对此,中国人应该筑起新的长城。
不过,郑若麟也表示,中国人不应因为面临西方的精神殖民而关闭国门,相反,要进一步开放,一种文明只有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才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但我们一定要有自我意识,要知己知彼,要学会做自己文明和精神的主人。
而上文涉及的种种变化,网友@花式起床大赛冠军 早有感触:“这两年,突然从知乎到微博,就这么刮起来了,聊着聊着突然就爱国了,内容都是和图里的差不多的。我看了两年。masaka,masaka……嘛,怎样都好了。”
从“外国神话”沦为“中国段子”,到“外国的月亮圆”变成“越出国越爱国”……种种转变似乎也恰恰印证着,越来越多的国人正走在郑先生建议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