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为加)在监管趋紧、规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2.0时代,互联网金融进入深水区,草根平台早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毫无限制地“野蛮”生长将得到遏制,拥有产业基础,并在细分领域上创新的互联网产业金融,如今正在孕育着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对产业界和金融界形成了巨大吸引力。不少传统产业实体,纷纷涉足这一领域。
因需掌控产业资源,且对产业要有深刻的理解,产业金融天然具有高门槛、强壁垒等特征。传统金融机构受囿于跨行业的缘故,一是无法深入了解产业背景及其运转特性,二是缺乏专业渠道处置不良资产,导致迟迟无法做大产业金融的规模。作为产业基因极强的代表——海尔集团于2014年正式宣布进军互联网金融市场并成立互联网金融平台。
短短两年时间,海尔就已经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海尔互联网金融平台——海融易,截至2016年11月,交易额突破200亿元,用户数达227万。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些“牛气”的数据是怎么实现的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海融易CEO王伟。
紧抓三流两端
“如果把供应链金融比作一个跷跷板,那么一端是资金端,一端是资产端。”王伟称。“其中,资产端对于金融来说更为重要。”
资产端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信息流。主要依赖核心企业生产销售中积累的上下游的erp信息,这些数据可以准确判断企业是否在良性发展。第二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物流。在实体产业,产品都是有形的,一定脱不开物流和运输,所以物流企业掌握了上下渠道的运输控制权。
第三个环节就是资金流。最初对资金的把控是以传统金融机构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又增加了互联网资金属性。
做金融风控是永远的核心
“金融的本质是风控,这是底线,别管是什么资产用时间手段,最后风控是根本的东西。”海尔在中国家电及消费品市场中有着30多年的积累,产业链上积累了大量的商家,上游涉及5000余家供应商客户,下游约有3万家活跃的经销商。这些商家的资料都在海尔的数据库里,在产业风控上,海融易会参考海尔ERP数据库里的供应商和经销商数据对融资企业进行线上线下调研,从数据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经销商的资金状况、信誉情况,以判断未来的销售、服务能力和还款能力,这些都是可以把控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实质上是将风险管理做在前面,在金融风控上,海融易和同盾等企业在反欺诈、反洗钱方面进行了合作。
坚持真实产业、诚信金融
记者了解到,在海融易,每个标的后一一对应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产业的故事,不仅仅有海尔经销商信贷,也有农业的发展和创新。海融易在这中间的信息中介作用为各方都提供了便利,“这不仅仅是金融,也是真实产业的承诺。”王伟说到。
现在很多制造业企业都开始做金融,尽管彼此有高下之分,但制造业进军产业金融正在成为一种潮流,在高度竞争时代只有重度垂直化的产业金融才有创业品牌的机会。而作为产业金融的典型代表,供应链金融已成为产融结合的重要内容。相信未来,现代企业的竞争将是整条供应链的竞争,谁在供应链运转上更具效力,谁就可以占据先机,通过资金流带动整个链条向前流动,实现供应链的整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