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产业报道>

再谈汽车电商:下一轮爆发增长的要素是什么?

来源:东方经济网 时间:2016-11-01 16:11:00

  

  临近双11,国内领先的汽车电商平台易车又出新玩法。易车宣布旗下买车顾问服务项目全面升级,同时嫁接汽车电商与汽车金融,金融成为今年汽车电商大战的另一主战场。这一系列新玩法反映出易车更大的战略意图:完善汽车电商的商业基础设施,夯实汽车电商生态,有点阿里喊出的重构互联网商业生态的意味。

  可以看到,虽然易车连续几年领跑双十一,但易车高层曾多次表态不看重双十一单一节点的成交,而是看重常态化汽车电商的发展。今年,易车瞄准汽车生态、基础设施这两大关键词进行升级,这是其一贯作风的延续,当然也离不开汽车电商的行业大环境。

  今年下半年以来,汽车电商领域再度风云不断。今年8月,曾经估值10亿、有着汽车电商领域“独角兽公司”——车风网宣布倒闭;而10月17日,神州优车发布挂牌新三板以来的首次股票发行方案,拟融资100亿元全部用于汽车电商平台“神州买卖车”业务的发展。

  一边有人退场,一边是巨头携资本更深入场,再加上易车等“元老”,今天的汽车电商行业正面临怎样的变局?而走过四年的汽车电商在这一轮的新战之时能否实现彻底突破?

  各路诸侯悉数现身,汽车电商迎来新一轮PK

  复杂而且独特的模式让汽车电商行业本身的发展一波三折。最初,易车等率先杀入汽车电商,过去的两三年,更是巨头携大量资本入场之时,包括京东、腾讯、百度对易车的相继投资与合作等,这都表明,各路诸侯都看好汽车电商。

  及至今年上半年,包括买车网、滴滴买车等众多平台正式上线,小团队作战的初创电商平台也陆续涌现。更重要的一个信号是,整车企业也在陆续入局汽车电商。14年,上汽推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车享网,15年8月东风日产“车巴巴”测试上线,今年4月,长安汽车“长安商城”上线……它们以整车企业的优势,再加上对自身汽车品牌的掌控和对经销商的管控、对配件供应商的协议约束等,对汽车电商虎视眈眈。

  可以说,汽车电商发展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各路诸侯纷纷入局,并且经过预选赛的淘汰,拿到了进入决赛圈的门票。但与此同时,车风网的倒闭、部分汽车电商企业的裁员调整以及个别二手车电商的融资难题,也让行业看到了汽车电商发展中的困境。

  某种意义上,这也正是汽车电商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这么一个产业链复杂的市场,汽车电商的破局必须要经过长期摸索。今天来看,汽车电商在发展阶段上正处于倒闭与新生同时发生的淘汰期。

  汽车电商的机遇一直都在,而且随着中国消费升级时代的来临,这一机遇会越来越大。所有入场者都想从中分羹,但在此刻,即将入场第二轮的汽车电商,如何才能把握消费升级机遇,真正实现成交规模的突破,成了当下最大的挑战。

  “要来就来真的”:常态化的坚守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零售形态,很多人会想当然将其看做是销售渠道的改变,如果仅从渠道维度做电子商务,那必然会吃大亏。因为,电子商务能够快速崛起的背后是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巨大变迁,随之相伴的是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逐渐消除,品牌塑造、产品生产方式的用户导向……

  易车能够经过第一轮的大浪淘沙,以领先姿态进入第二轮PK,离不开其对电商本质的深刻理解。2013年,首届汽车电商双十一,易车就表态更看重汽车电商常态化,并上线了媒体化电商平台“易车惠”,要知道在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汽车电商该怎么玩儿,甚至只是有“玩一票”的想法就匆匆上阵。第二年,在大多同行还在模式探索的时候,易车又上线了针对经销商汽车电商需求的惠买车,此后,易车两大汽车电商平台开始了常态化运营。

  

  这两个平台是线上入口,也是易车汽车电商商业模式成熟的催化剂。其中,易车惠充分利用易车网的媒体优势、用户优势、厂商优势,为上游汽车厂家搭建了汽车电商快速通道,国内外汽车品牌纷纷以旗舰店形式入驻,通过为厂商定制的专项促销活动,促进消费者的站内转化。而惠买车则与国内近5000家汽车经销商达成长期电商合作,帮助他们拥抱电商、转型互联网。这两个平台同样是汽车电商生态的基础要素和前端界面,易车关于电商的思考逐渐体现在两个平台的运作模式、页面呈现上,用户对电商服务体验、购物流程的反馈也反过来促进易车的汽车电商不断调整完善。

  “没有实体店”的4S店:夯实线下根基

  “可是,我不看不验不挑不还价,你就让我掏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钱,你别说你支持大额支付,我买这么贵的东西我宁可打车多跑两家4S店,什么?你说价格都一样,那我也可以多要点赠品啊!”这是知乎上一个买车网友最真实的心态。

  就算消费升级,在今天的中国,任何一个人花几万元买辆,都不是小事,没有去亲自看过车,没有现场人员的讲解和贴身服务,网上盲目下单几万到十几万,这可能吗?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 聪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探双创本质 握产业核心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