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产业报道>

人民日报:中国成为国际油价定海神针

来源:综合 时间:2016-06-05 00:43:26

  中国成为国际油价“定海神针”

  在经历了5月冲上年内新高每桶50.2美元的火热场面之后,进入6月,原油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多空大战。近期,国际油价一直徘徊在每桶50美元附近不断波动。而此前,国家能源局起草的《国家石油储备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专家指出,在国际油价及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和不确定的情况下,作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的中国,出台“意见稿”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这将有助于保障我国石油储备稳定增长,也将对国际油价起到稳定的作用。  

   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5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33550万吨,净进口量达到33263万吨。专家指出,我国原油进口较10年前增长了1倍多,并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的石油市场对国际油价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今年2至4月份,我国原油进口量都超过了3000万吨,大批满载原油的轮船停在青岛港,等待运往各地方性炼油厂,来自中东、南美、俄罗斯的石油商人纷纷来到中国争抢市场。 

  进口持续增加的同时,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也在不断攀升。相关人士指出,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首次突破国际公认的50%警戒线;2011年,首次超越美国,达到55.2%;2015年,达到60.6%,首次突破60%关口。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决定了我们对原油进口的大量需求,所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是不可避免的。虽然这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但通过改善运输及与国际石油组织合作等多种方式,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风险,而提高石油储备就是重要的应对方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郭海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2015年年中,我国储备原油2610万吨。若按照国际能源署建议的拥有不少于上年度9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石油储备来计算,约7600万吨的原油储备量才是2015年的合理量,很明显,我国2015年年中的2610万吨的储备量与“及格线”还有不小差距。  

  保障储备将有章可循 

  面对储备量的不足,我国正在加快提高石油储备。相比于2014年公布的1243万吨原油储备量,2015年年中的原油储备规模增长了约110%,建成的石油储备基地也从4个增加到8个。根据此前规划,我国的石油储备库及储备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而随着我国石油储备建设的不断推进,石油储备涉及的主体越来越多,产权关系、利益关系也日益复杂。鉴于此,“意见稿”相关说明指出,为了完善国家石油储备管理体制,使国家石油储备的建设、管理、动用、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国家石油储备建设和管理有序进行,需要尽快制定《条例》。

  在推动石油储备方面,“意见稿”明确规定了政府储备和企业义务储备。就政府储备而言,“意见稿”除规定储备单位的职责及储备资金来源等事项外,还特别规定了国家设立或者委托有关单位负责石油储备基地运行管理。 

  企业义务储备的细化则成为一大亮点。专家指出,“意见稿”在规定了企业义务储备主体范围、储备规模及储备计入范围等事项的同时,企业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如根据石油市场供需状况,储备量在一定时期内可适量调整;企业义务储备石油的采购、存储和轮换由企业自行决定。 

  “在我国目前石油储备量较低的现状下,企业义务储备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企业的参与将有助于加快石油储备,从而使我国的石油储备尽快达到合理水平。”郭海涛表示,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一方面要对参与的企业进行适当监管,另一方面也要多支持企业,为企业提供一些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 

  鼓励民资助“藏油于民”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石油储备,民间资本也将成为我国石油储备的重要角色。“意见稿”规定,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石油储备设施建设运营,国家石油储备单位可以租赁企业石油储备设施存储政府储备石油。 

  “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等市场力量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石油储备的效率。有了社会资本的参与,在石油储备建设中,政府就可以选择在某些方面购买企业服务,避免‘大包大揽’,从而能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郭海涛说。 

  “让民营石油企业加入到国家石油储备中是一种‘藏油于民’的做法。当然,对民资的参与,还需多鼓励,而考虑到政府在建设战略储备油库上财政支出较大,国家在后期可以给予相应的支持政策。” 隆众石化网分析师李彦表示,例如,如果某地炼厂投资建设储备油库,国家可以考虑在原油进口配额或使用权上放宽条件,对该地炼厂予以鼓励。 

  而针对当前相对较低的油价环境,郭海涛指出,油价较低的确是中国提高石油储备的好时机,但考虑到石油储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低价买入虽可以适当降低总成本,但是否在此时大量购入还需要综合考虑除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如我国的储备库建设情况、石油储备能力等。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