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级理财平台接连“爆雷 ”网贷行业洗牌来临
山雨欲来风满楼
尽管公安部、人民银行等部门的集中整治尚未全面开展,多个理财平台的风险已然集中暴露,且出现问题的不乏交易规模上百亿平台。
去年年底,e租宝事件爆发,18万投资人参与,涉及资金高达500亿。近期,曾引发热议的快鹿系多家关联的理财平台也突然陷入了兑付危机。随后不久,上海百亿级理财平台中晋资产及其关联公司因涉嫌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在各种投资理财平台问题大爆发的背后,是数万计的投资人数亿资金的血本无归,兑付无门。当前出现的问题投资平台只是冰山一角。”融360创始人兼CEO叶大清表示,近年来,无论是线下理财公司,还是互联网线上P2P平台,都处于一种无序的发展及扩张状态,在很多方面监管没有及时跟上,从而使一些虚假平台有了可乘之机。
“窟窿”堵不住了
自e租宝事件之后,市场对于线上的P2P平台便唯恐避之不及,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来自P2P的坏消息一直不断。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6年3月问题平台数量为98家,相比2月的74家又出现了明显的上升,第一季度累计问题平台数量已经达到了260家。
与之前的问题平台相比,近期的问题平台的规模更大,几个百亿级平台风险集中爆发更是凸显了事件的严重性。“目前来看,平台覆灭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经营不善、不良资产过高等,出事的百亿级平台主要是涉嫌违规操作的问题,如非法集资、虚假融资项目、关联交易和自融等几种情况。”理财范CEO申磊表示,这类平台一开始就注定要“爆雷”的,只不过早期通过高息等方式可以持续进来资金,使得击鼓传花的游戏可以继续下去,但是随着游戏的成本累积越来越高,总会到入不敷出的时候,这时候往往就是平台已经感到规模比较大的时候。毕竟人力、推广和支付投资人的利息等成本加起来,会远远超出资金流入,平台又不产生一分钱的实质收益,窟窿堵不住了,最终就会“爆雷”,这也是近期百亿级平台风险频频暴露的原因。
除了市场的因素,来自央行、公安部等部门的行业整治,也是引发理财平台风险暴露的因素之一。
去年底,人民银行已明确透露,今年将联合公安部、工信部、银监会等部门对互联网金融领域集中开展专项整治。钱升钱CEO倪抒音认为,过去可能在监管眼皮底下漏掉的不良平台最近被逐渐翻出来。
未来“爆雷”会继续
已暴露风险的平台是否只是冰山一角?“类似风险在我看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不良平台被清理完毕。”倪抒音称,这是行业洗牌的开始,也是正规化的开始。
市场的逻辑固然如此,但这势必需要一段较长时间,而在这期间,将有更多投资人资金受损。去年末银监会发布网贷行业监管征求意见稿时,曾明确18个月的期限,目前尚不足6个月,已开始集中暴露风险,因此,可以预料,未来14个月中,将有更多风险暴露。
“互联网盛行的流量为王的模式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走不通,互联网金融必须安全第一,互联网金融的竞争是优质资产的竞争。”申磊认为,随着监管的不断完善,违规平台将会被越来越早的扼杀在萌芽当中,到百亿规模再爆雷的现象会越来越少,可能不到亿元规模就已经被揪出。但是,这并不意味百亿平台覆灭的现象不会出现,只是覆灭的原因会有所区别,它的主要原因将不是由违规操作被查,而是风控跟不上及不良资产增多导致的平台经营风险爆发。
如何辨别风险平台
叶大清表示,从已暴露风险的线下集资大案来看,有一些普遍的特征:
第一,大肆烧钱打广告吸引投资人,公司吹嘘交易规模,而不是资产规模。
第二,办公场所在各大城市最豪华最贵的地段。
第三,如果某个公司在行业内许诺双倍甚至数倍工资挖人员,尤其是销售人员,员工佣金越高者存在问题的可能性越大。
但在市场中,也不排除正规的理财平台利用非法手段牟利,这类公司的各项经营牌照齐全,甚至旗下设有支付公司、保理公司、担保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其在后期的经营过程中,发现可以利用一些非法手段快速牟利,比如利用虚假业务、关联交易、虚增业绩等手段骗取投资人信任,中晋资产就属于这种。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建议分散投资,一旦发现平台风险迹象,立即提现、报警。投资人发现被骗后(如保证金无法退还),一般有四种维权方式,刑事报案(效率高,花费少)、民事追偿(可控,花费大)、商务谈判(私密、回款可能性大)、行政诉讼(解决政府不作为,立案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