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产业报道>

报告显示住房保障领域推广PPP模式最难 企业望而却步

来源:新浪财经 时间:2016-04-11 22:08:29

   4月11日消息,投资回收期长,投资回报率低,住房政策的不断调整,及公租房需求的复杂变化,让企业在住房保障领域发展PPP模式的过程中望而却步。今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就PPP模式发展情况发布的数据显示,交通、市政、水务三类项目投资热度最高,住房保障领域投资最难。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处长周江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研讨会上表示,目前,住房保障领域发展PPP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并运营公租房。在公租房项目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尚未形成的当下,投入资金难以实现自我平衡,导致企业对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期和优惠政策心存疑虑。

  据了解,今年北京将建设筹集5万套保障性住房。其中棚改4.4万套,其他0.6万套。此外,住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保障房的竣工目标为6万套。数据显示,企业投资持有公租房的租金水平只有同地段商品住房资金的60%~70%,仅靠租金收入,投资回收期很长,这让许多企业在引入PPP模式的过程中望而却步。另外,国家及地方住房政策的不断调整,以及公租房需求的变化也加剧了企业运营公租房的难度。

  在周江牵头的《住房保障领域PPP发展与改革方向》的报告中提到,除引入PPP模式后公租房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外,国家法规不完善,政府监管经验不足,专业人才队伍缺失同样为住房保障领域PPP机制的实施增加了困难。

  根据上述问题,周江建议,未来在完善住房保障领域发展PPP的激励机制时,应对住房保障项目运营各阶段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清晰的界定,加快住房保障领域发展PPP的立法进程。

  同时,应完善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在充分衡量中低收入人群的支付能力基础上,落实政府的补贴和优惠,保证社会资本参与住房保障的合理利润。具体而言,即鼓励公租房实行“明收明补”的运营机制,租金标准按照低于市场租金的原则合理确定,租金支付负担过重的住房可向政府或单位申请租金补贴,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市场租金、分档补贴、租补分离”,实现资金良性循环,建立公租房可持续运营模式。

  此外,还应通过共有产权提高社会资本参与住房保障的积极性,构建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按照风险收益对等的原则,在政府和社会资本间合理分配项目风险。政府部门主要承担政策、法律等方面的风险,社会资本则承担建设及运营方面的风险。

  根据周江的观点,在住房保障实施和管理机制方面,应建立公租房的政府和社会资本项目库并推动试点,强化住房保障PPP项目合同管理,建立各部门实施住房保障PPP的联动机制。同时,引入第三方进行社会评价,建立监管和绩效评价机制,并作为项目价格、政府补贴、合作期限等调整的依据。(新浪财经张蕾发自北京)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