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产业报道>

媒体:整顿商业秩序 促进消费升级

来源:21世纪 时间:2015-11-13 18:40:08

  整顿商业秩序 促进消费升级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要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老百姓兜里有钱了,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能限制大家出国买东西,更不能把国门关起来,还是要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自由。”李克强说,“但与此同时,必须要以民众消费需求升级,促进国内消费品产业升级。”

  从近几年中国人海外“扫荡式”购物看,中国消费潜力巨大,这让中国制造业面临挑战,尤其是当国人在日本抢购电饭煲和马桶盖的时候。这体现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巨大落差。因此,市场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加强供给侧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与技术含量,满足更多消费升级的需求。

  事实上,中国制造真的差吗?11月12日有媒体报道称,日本驻重庆总领事星山隆谈及中国人去日本抢购电饭煲一事时表示,“这说明中国人对日本产品的信任。但说实话,来重庆后,发现这里能买到的产品,与日本产品没很大区别。事后有人做过实验,拿日本的电饭煲和中国的电饭煲同时做饭,吃不出有什么区别。”此外,也有报道透露,日本热销的马桶盖其实是中国产,而且国内也有相同类型和功能的产品在售,售价还比日本便宜。

  这说明,可能是一种消费心理在起作用,部分国人对国产商品质量具有一种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源自生活中时常遭遇到的假冒伪劣产品。而日德等国对质量的追求全球有名,让消费者有安全感。所以,中国制造业升级对抗这种长期形成的印象非常困难,因为如果整个国家不重视产品质量,即使有一部分企业真心想通过提高质量和技术实现升级,也会受到其余的劣质产品制造的市场印象影响。

  因此,关键并不在于一部分产品升级,而是要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形成基本的质量共识,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产业升级。在中国,问题出在以往过度重视经济增长而偏向生产端,而不是消费端。没有建立基本的售后服务体系以及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如果没有售后服务体系,消费者购买后产品出问题就无处申诉,企业高枕无忧,质量问题也不能传递到生产端,得不到改进。生产端与消费端的“失联”,以及相关监管的缺位,是中国产品质量出现一些问题的关键,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并影响了中国制造的声誉。

  此外,中国制造目前受到了互联网文化的巨大冲击,促使制造业往下走。互联网文化的核心是普罗大众文化,赢得他们的关键是“低价格”,本质就是制造业让利,削减成本,实现规模效应,比如手机行业就是如此。其次,电商越来越发达并冲击了实体商业,电商的优势除了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之外,价格是最重要的竞争力,价格竞争的本质就是成本竞争,这必然会冲击到商品质量。

  所以,要让中国产业升级满足消费升级,就必须整顿基本的商业秩序,让消费市场与生产端打通,保障基本的产品质量,恢复消费者信心,倒逼制造业重视质量,在质量保障的基础上勇于创新,逐步创造满足消费升级的新产品。现在,仅仅鼓励创新和升级还不足够,因为产品的底线在于质量。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