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产业报道>

P2P信用贷借力朋友圈 互联网金融转型细分领域

来源:新浪 时间:2015-06-25 15:10:17

  至于出借人的自主判断之外,平台是否提供另外的风控服务?中间费率如何收取?以及借贷宝与九鼎其他业务布局的关联性等问题,借贷宝方面表示暂时不便披露,之后会有相关发布。

  早在今年1月时,也曾有一款社交金融APP熟信上线。

  在熟信的模式下,有出借意愿的用户首先对手机通讯录中的多位好友进行授信,对方会收到有熟人愿意在需要时借钱给他的信息。借款人以此提出借款申请,而出借人只知道他是几位好友之一。双方在匿名的情况下商谈金额、期限、利率。

  和借贷宝一样,熟信作为中间平台会在借款到期前提醒,并对逾期借款进行催收。

  根据熟信官方网站披露,截至6月23日,虽然有超过8万笔授信,但实际交易只有113笔,交易金额超过9万元,平均利率为14%左右。

  4月还曾出现专门面向90后核心群体的社交金融服务APP“先花一亿元”。通过微信上熟人间的信用担保,先花花平台就可以出借资金给借款人。

  先花花CEO崔毅龙在22日向本报记者回应表示,产品主要通过对用户社交关系的分析得到其社会信用值,再结合用户信息验证、交易行为分析、第三方数据支持等得到用户的风险级别和风险定价数据。

  “如果产生逾期,信用担保人需要承担从信用减值到代为还款等不同级别的责任,这些责任的分配会根据担保人的具体操作和我们的风控策略而定。”崔毅龙透露,借款额度以小额为主,从几百到几千。额度和利率上限也是由用户信用级别而定,“目前逾期率在我们预期范围内”。

  对于所谓社交金融,崔毅龙坦言也是在探索和尝试中。他认为一定要把社交信息融入到金融产品设计中,体现社交元素和通过社交获得的信息在金融业务中的核心价值。

  至于熟信和借贷宝的熟人借贷产品,他表示由于社交金融的概念还比较新,不便下判断,但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一起教育市场和用户,让大家更习惯和适应移动互联网下的金融服务形态。

  信用贷突进

  除了立足熟人借贷的细分市场平台,不少综合业务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在大数据的信用贷产品上发力。

  在4月获得C轮融资后,积木盒子6月时推出大数据信贷产品“读秒”。积木盒子零售业务产品总监李智宇介绍,“读秒”主要面对年轻的上班族,产品额度从1000元到五万元,期限为1到6个月。初期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城市。

  她解释,客户只需在线上填写十余项个人信息,并授权平台采集和运用其他信息。后台就会在5到10分钟之内对借款人的电商消费、银行卡消费以及社交等数据进行解析,得出审批结果。产品的第三方数据合作方包括了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

  积木盒子CEO董骏则表示,以自营体系为主的零售业务会成为今年发展的一个重点。

  同样在6月,信而富与腾讯合作推出的基于QQ平台的小额信贷产品“现金贷”也正式上线。当用户通过手机QQ客户端“生活服务”栏目下添加关注“现金贷”后即可申请贷款。贷款的额度为100-500元,还款期限为1-14天,借款1小时左右可以到账。

  提到与腾讯的合作模式,信而富CFO沈筠卿向记者介绍,先是由信而富方面向腾讯提供了一个数据模型,腾讯根据这个模型在数据库里面筛出5000万人的“白名单”。由于腾讯提供的是脱敏数据,信而富事实上并不知道他们是谁,但只要“白名单”上的客户进行实名验证,提出借款申请,就可以获得预先审批的额度。

  在接近6亿的活跃QQ用户中,前期通过筛选的只有5000万人群。沈筠卿表示,人群规模还会扩大,借款额度也会视信用情况逐步提升,但“可能不会突破5000元”。

  对于这一产品是否会受限于作为数据提供方的腾讯,他表示,“模式能够复制,不仅仅依赖于腾讯才能够生存。任何一个拥有大数据的人,都能够合作。”对于合作方,他表示至少要求可用的数据量在一亿条以上。

  信而富方面在23日提供的数据称,目前为止已发放借款超过200万笔。日利息在万分之六。以最大额度来看,“500元用足14天的话,是4.2元”。

  而对于一般还在依靠线下征信调查的信用贷,沈筠卿表示,1万-5万的借款区间,审核一个借款用户的成本可能几十几百块都不止。

  “我们今天在做的,是帮中国的年轻群体建立他们的信用历史。从大学开始到他30岁以前,银行服务没有覆盖,信用历史由我们来积累。30岁以后他需要买房买车,可以从银行获得更便宜的资金。”他说。

  对于互联网金融向零售业务的转型,有平台负责人坦言是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我们在做银行补充的市场,风险比银行更大。”他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在有意压缩企业贷款的业务,甚至因为发标过少、过慢致使部分投资人流失。相比之下,零售业务,包括消费金融业务在政策指导下正在显示很好的发展势头。他表示,往大的零售方向转型,也是符合当下宏观的趋势。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