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产业报道>

经济日报:夏粮增产为秋粮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时间:2014-07-15 10:27:27

 

  

联合收割机在河北省唐县淑吕村的麦田里作业(6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摄

  联合收割机在河北省唐县淑吕村的麦田里作业(6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摄

  

河北衡水桃城区,农民利用“小粮仓”存储小麦(7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 晓摄

  河北衡水桃城区,农民利用“小粮仓”存储小麦(7月1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 晓摄

  农为邦本,食为政首。中央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今年经济工作的第一项任务,并要求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夏粮增产不仅确保了口粮供给的安全,而且夯实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谷物稳,人心稳;口粮安,天下安。粮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第一保障。把夏粮丰收抓到手,无疑为全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实现经济持续发展赢得了主动。

  我国夏粮增产也向世界证明,中国是世界粮食安全的稳定因素。中国小麦产量约占世界小麦产量的五分之一,在世界粮食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小麦增产,为未来稳定世界粮价预期和国际粮食市场作出了突出贡献。

  夏粮增产,还给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今年小麦托市收购价格比去年每百斤增加了6元,夏粮上市以来,许多粮食主产区的国储粮库门前排起了“长龙”。在今年国际市场粮价走弱的情况下,国家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对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至关重要。

  沉甸甸的粮食,凝聚着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甘霖,凝聚着防灾减灾技术等提供的支撑,以及广大农业工作者和亿万农民付出的汗水。充分表明,多年来国家采取的政策扶持、科技支撑、防灾减灾等粮食稳产增产机制是卓有成效的。

  粮食连续增产固然可喜,但粮食安全仍须警钟长鸣,粮食生产依然不能放松。在资源约束趋紧、气候影响加剧的情况下,以往的大水大肥猛药、重用地轻养地的生产方式已难以为继,要创新资源利用方式,同时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以持续保障我国粮食的有效供给。

  夏粮产量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一,全年粮食的大头在秋粮。目前,夏收工作已结束,各地要做好夏种夏管,确保夏种面积落实,确保夏管措施到位,为秋粮生产打下良好基础,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为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经济日报评论员)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