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在CCTV-2《赢在中国》有一段发言:“你们相信做生意是有风水的吗?”曾经顺风顺水的阿里巴巴,如今同样遭遇寒冬。是等待春天,还是趁机冬泳?
马云曾经问过李连杰三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做、怎么做(壹基金)?想象十年以后,(壹基金)应该怎样?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套用这个问题,把“壹基金”换成“阿里巴巴”,马云自己的回答又将如何?
性情马云:最快乐是在拿89元工资时
马云说,自己从来都不是成绩好的学生,高考是考了三次才考上。第二次高考失利后,他考过警察学校,没考取,还考过杭州一家五星级宾馆。结果比他帅的表弟考上了,他又落选了。
马云说,他一直应聘了五六个工作都没人要。后来找了一个临时工作是蹬三轮车送杂志。每天只要把杂志打包,把三轮车蹬到火车站就可以了,一个月工资89元。“我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拿89元工资时。”马云说,那时每天都有梦想,而且每天都能看到小梦想一点点实现。
马云说,改变自己命运的是路遥的一本书——《人生》,高加林在那样艰苦的情况下还要参加高考。那时马云白天蹬三轮车,晚上上夜校,准备参加高考。那时他意识到,临阵磨枪比不磨要好,不放弃就有机会。1984年,20岁的马云终于以“阿甘”般的傻劲,跨进了大学校门。
“我学的是‘山寨’英文”
马云说,自己一直学习不好,但仍有得意之处,那就是英语。
在中学时期马云常常清晨跑到西湖边找老外“聊天”;大学几年他几乎每天都一个人跑到宾馆门口跟老外“对话”。马云说,自己学的虽是“山寨”英文,却为以后创业创造了机会。英语好,他才能念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才能做英语老师,才有机会到美国接触互联网,也才有了后来的阿里巴巴。
创办阿里巴巴之后,在国内土生土长的马云可以很轻松地向海外用户作精彩演讲,“水平丝毫不差于国内演讲”。进入大学校园的马云还将往日打架的劲头转到学生工作上,不仅顺利当选为学校学生会主席,还再接再厉登上了杭州市学联主席的位置,对于一个二流高校学生来说,这几乎是个奇迹。毕业之后,马云成了唯一到高校任教的本科毕业生。
“当所有人倒下,你半跪着就成功了”
马云说,一路经历得太多,很多事都让他意识到坚持的重要。
他1992年在大学教英文的时候,学校要统考英语。马云教的班里有28个人,底子很差。经过马云三个月坚持不懈的辅导,28个人全部通过。马云还举了一个例子,当时他有一个亲戚救火,提起木桶就跑,大火过后,再让他提那个木桶,他却怎么也提不起来了。“当所有人都倒下,而你还在半跪着的时候你就成功了,做最后一个倒下的人,越困难越坚持。”马云说,在最困难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放弃很容易,想回来却很难,最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告诉自己再熬一熬。
创业者永远要回忆“初恋”
1994年底在美国出差时,马云第一次见到了互联网,1995年创办了帮助国内企业建立网页的“中国黄页”。两年之后,马云受邀到外经贸部参与政府网站的开发。1999年初,马云离开外经贸部,放弃了雅虎、新浪的高薪邀请,回到杭州创办阿里巴巴。
回杭州之前,马云告诉从杭州跟随他到北京的团队成员,“愿意一同回去创业的,只有500元工资,想留京的介绍去雅虎和新浪”。他准备给大伙3天时间考虑,但5分钟之后,包括他的夫人和5个患难兄弟在内的团队成员,一致决定“回杭州去”!
6年过去了,互联网行业经历了寒冬,阿里巴巴也遭遇过了从海外迁回杭州的挫折,18位创业元老依然坚守在阿里巴巴的各个位置上。最终,阿里巴巴已经从18个人发展到有1万多名员工的大企业。“创业者永远要回忆自己的‘初恋’,当时你是为什么要创业的。”马云动情地说,人一定不要忘掉自己的梦想。
■记者手记
那个“马云”不是马云
入场、退场都有数十名警察、保安前呼后拥,马云的派头超过了很多港台明星。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马云被称为 “知识英雄”。是英雄就面临着被“神话”的危险。马云开玩笑说,每次到飞机场都能看到十几本写自己的书,写得神乎其神,经常看起来让自己脊背发凉。那个万能的“马云”,似乎并不是自己,而是一个遥远的互联网偶像。
从1995年开始做中国黄页,到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马云和几乎所有中国互联网创业者有一个本质的区别,他从不自命为知识英雄,他一直强调自己只是一个商人,通过帮助别的商人来赚钱的商人,互联网只是他比别的商人更早掌握的一种工具而已。阿里巴巴是一家中介公司,它的全部理念就是,如果你能帮客户赚到钱,你就能赚到钱。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个谈到成功必说失败,谈到机会必说危机,说自己被标榜为“英雄”必提自己以往“狗熊”经历的人,才是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