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阿里巴巴官方正式宣布,UC优视全资融入阿里巴巴集团,并组建阿里UC移动事业群。阿里方面表示,整个交易对UC的估值远超百度对91无线的估值,外界猜测估值近50亿美元,是中国互联网最大一笔交易。阿里在上市前夜收购UC,其实用意很明显,就是用来治愈阿里长期以来的移动互联入口焦虑症,弥补阿里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入口的不足。
在PC时代,中国的互联经过多年的竞争,最终形成BAT(百度、腾讯、阿里)三足鼎立之势,但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又制造了新的变局,不妨借阿里收购UC为节点,定格一下BAT移动互联网的大概布局,与各自的优劣势。
腾讯在移动端的布局非常简单明了,就是围绕微信为核心,以社交为优势而建立。初期,借助微信的快速崛起一枝独秀,腾讯号称巨头中第一个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一时风光无二。但腾讯移动端布局的问题在于移动互联网入口较为单一,支付、媒体、叫车、金融等都用微信一个入口,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比较大,而且造成微信本身功能繁杂,给用户体验造成影响,甚至造成用户流失。
百度在移动端的布局延续了PC断的特色,就是围绕搜索为核心,构建平台,试图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生态闭环。在这一目的驱动下,百度的优势是形成了一个由14个亿级APP组成产品矩阵,在移动端的搜索、分发、支付、LBS、浏览器等主要入口,都提前卡位。但是,百度虽有14个亿级APP,但还没有一个堪与微信抗衡,如果能够把“手机百度”和“百度地图”这样的APP发展成微信这样的超级入口,建立起几个生态闭环,将改变移动互联网格局。
最后再看阿里。阿里在PC时代无疑是电商业的王者,到了移动互联时代,阿里逐步意识到入口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在入口布局方面经验的缺乏,造成了阿里在移动端布局中手段单一,过度依赖收购,包括此前的微博、高德,现在的UC。收购的问题是要多重选择、要反复谈判、要融合,这导致阿里在入口布局的速度上比腾讯、百度慢了很多。由于在互联网产品方面短板较多,阿里在收购后的资源整合难度也更大。
阿里与其他两家相比另外的问题是,百度和腾讯都早已经完成了上市,所以能够集中精力布局未来,而阿里在前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在清理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上,而上市这个重中之重的任务又不可避免地干扰到阿里在布局及收购上的选择,比如很多被收购的公司都被外界视为阿里上市的棋子,这种舆论也并不全是空穴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