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调查>

3.15食品问题盘点:雨润食品频出问题 厂方解释遭质疑

来源:孕婴童行业资讯 时间:2012-03-15 15:52:57

  导读:近年来,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民以食为天,吃的东西万万不能出现问题。在3.15消费者权益日之际,有媒体对食品类的问题进行了汇总,雨润食品因频频出现问题遭媒体点名。媒体指出“雨润食品频出问题,厂方解释太老套遭质疑”。媒体对雨润食品近年来出现的相关食品质量事件进行了汇总。媒体评论指出,雨润食品还频遭投诉,发臭、变质、有异物等情况屡屡发生,希望“疏忽”不要再成为雨润的“常态”。

  雨润集团是中国500强企业之一,下属子(分)公司两百多家。“真诚如雨,滋润万家,不断创新,赶超一流”是雨润人一直奉行的质量方针。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偏偏这样的大企业质量问题也可谓是“不断创新”,不仅发生“问题肉”事件和“瘦肉精”事件,雨润食品还频遭投诉,发臭、变质、有异物等情况屡屡发生。食品问题接二连三出现,消费者对此也是怨声载道,而雨润公司对质量问题的解释却几乎千篇一律,消费者质疑其“太老套”。

  雨润食品频遭投诉

  2012年2月26日,安徽马鞍山市消费者朱斌先生在海峡食品安全网上投诉,称春节前在当地超市购买了雨润食品系列的肘花和中式腊肠各一袋。朱先生因不急于食用,就储存在冰箱里。几天以后,朱先生欲食用时,拿出来透过包装袋竟发现肘花和中式腊肠各有一根长度为六厘米多的头发。朱先生就于年后给马鞍山雨润食品有限公司打电话说明事由,希望能给予合理的解释,但该司说产品并没问题,也不承认里面会有头发。朱先生觉得难以接受,产品明明有头发,怎么能没有问题呢?

  2010年10月30日晚,浙江省湖州市消费者翟先生在当地超市买了3包雨润牌小香肠。当晚8点多,翟先生的儿子和太太分别吃了一根,就在翟太太吃的时候发现香肠里有类似蛇皮袋的东西(又像纱布和餐巾纸),长和宽各有4-5公分,看着非常恶心。翟先生称雨润公司这么大的企业,其香肠里竟能吃出这么恶心的东西,感到非常失望。

  2011年9月23日下午5点,北京市消费者李女士在超市购买了雨润200g精制培根,买回家后放进冰箱冷藏室。第二天早上给孩子当早餐吃时李女士听孩子说味道不对,才闻了一下臭臭的,孩子已经吃了几片。剩余的打开一闻,一样是恶臭难闻。李女士怀疑培根已变质,担心孩子吃了对身体是否有伤害。李女士称希望有关部门对这类食品安全问题引起重视,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

  2011年12月1日,山东省济宁市消费者丁女士购买了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切片年糕(生产日期:2011年10月16日)。丁女士称打开后闻到一股很重的臭味,烧好后味道还是很浓,丁女士怀疑年糕到底是变质了?还是塑料纸的味道渗进了年糕片里?这是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包装也没有坏,到底是何原因呢?

  食品出现异物,雨润公司均以“疏忽”应对

  在马鞍山朱先生对雨润的投诉中,马鞍山雨润公司回复称已经按一赔十对消费者进行了赔偿,并对厂内员工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但朱先生对此处理结果并不满意,据朱先生反馈,去处理的人服务态度很差,解决问题时不真诚,其解释更是难以接受。朱先生称再纠缠下去没意思,只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做食品要凭良心,发展道德工业。

  至于肘花和中式腊肠中为什么会有头发呢?马鞍山雨润食品公司称是因为生产过程中导致的疏忽,或者包装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并表示出现类似问题的几率很小,一年之内几乎没出现,2011年只出现一两次。

  对于这样的回复,海峡食品安全网已经遇到多次了,而据相关媒体报道,2011年5月19日中午,合肥一家5星级酒店反映在采购的雨润牌方火腿中,发现了包装塑料膜和金属卡扣。该火腿的外包装上印着马鞍山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制造,生产日期是2011年4月8日。面对这样的投诉,雨润公司合肥地区某负责人解释说,火腿的生产过程都是自动机械化,可能是在操作的时候出现疏忽,把包装膜和卡扣搅到火腿里面去了;同时他又表示,发生这种情况的几率很小,或许是当时机械发生了故障。

  “疏忽”不应成为理由,对症下药整改才是关键

  雨润食品问题层出不穷,让消费者感到不安和心寒。对于屡屡发生的食品质量问题,雨润公司的解释不是生产过程中的“疏忽”,便是包装环节疏忽出现了问题,都声称“属常见的情况”。诚然,把这些问题说成是因“疏忽”所致也是说得过去的,不“疏忽”怎么会出现问题呢?但关键是,为什这样的疏忽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呢?遇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后,雨润公司是否采取了积极的整改措施呢?如果真的整顿了,又为什么频频被爆出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呢?对于投诉者而言,很多情况下,他们需要厂家做出合理的解释,希望厂家在问题中寻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把问题食品的出现的机率降到最小,而不能因为几率很小就不当回事,仅仅用一句“疏忽”来搪塞消费者。

  食品安全无小事,食品安全是良心行业,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光是赔偿并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必须立即查清楚出问题的环节并及时改正。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企业,实实在在地把质量管控落到实处,才是对自身负责对消费者负责;一旦投机取巧,即使再先进的仪器设备,再好的管理体系也没有用。希望“疏忽”不要再成为雨润的“常态”。

作者:  责任编辑:杨鹏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