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调查>

全流通“催化”利益寻租 证监会严打升级

来源:经济观察报 时间:2010-08-09 15:07:05

正是自上而下的监管高压运动,令各地证监局也对此展开一线监管部署、督导和教育,将监管前移和教育培训范围扩展,重点是将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停牌时间前移,并联合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部分政府官员监管和教育培训。

同时,在各地证监局的上市公司培训中,管理内幕信息与防范内幕交易等方面问题成为重点讲解的内容。培训对象进一步扩展也是各地证监局监管纵深推进的内容之一。

一位地方证监局局长向本报表示,内幕交易、股价操纵方面的监管是今年的重点,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项停牌也提前至上报材料到证监会之前就开始,现在只是口头下达执行,最终将会形成文件规定,就是为了压缩内幕交易的时间和空间,特别是跟纪律监察部门联合,加强对政府官员的内幕交易防范的教育甚至查处。

全流通监管之困

今年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在接受本报提问时曾表示,全流通环境下的市场发展、监管是证监会高度关注的,也是市场高度关注的,市场参与者都在摸索和思考,对自己而言也是一个新课题。并指出,并购重组活动会比较活跃,同时也给监管带来更多的挑战。因国企占市场主导,但其决策链条比较长,这对监管内幕信息、市场操纵会更加艰巨。

如今,市场验证着朱从玖的判断。

记者通过Wind资讯统计,去年共有53起上市公司违规受到查处,今年前7个月共有32起,而2008年熊市之年仅为30起。观察显示,这一数据与2005年至2007年的上一轮牛市中的案件数量有所接近。

与之不同的是,证券市场的火爆会令各种利益寻租爆发,但去年A股的平稳甚至是今年的低迷均有大量违规案例的查处,正是反映全流通下监管矛盾愈发凸显。沪深交易所的公开数据显示,至8月4日,A股总流通股本占比64.15%,全流通的基本实现日益逼近。

来自证监会、券商、财经公关公司等数位人士颇为认同的是,全流通的逼近,带来的是上市公司股东、高管等控制人由“净值”管理变成了“市值”管理,他们对股价的敏感度也大为增加,股权由净资产衡量变成了市值衡量,并赋予了流动性,由此利益寻租空间更大更广。

同时,利益寻租也由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延伸,比如PE腐败,如投行保荐人、会计师、律师、审计师、资产评估师等相关中介机构人员,特别是能左右企业生存发展的政府官员,成为违法违规Pre-IPO的主要参与者。

曾参与上交所关于内幕交易课题研究,以及撰写过多本内幕交易书籍的复旦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教授张宗新向本报表示,全流通后,原有的掏空上市公司、占款特别是庄股操纵等行为大幅减少,但上市公司高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利益显现化,并购重组增加,内幕交易也大量增加,因为一旦成功其成本低获利巨大;蔓延至一级市场的PE腐败更是利润惊人,却出现监管空白。

张宗新指出,这确实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难题,但证监会应联合司法部门完善并强化证券联合监管机制,通过合理的合作机制和工作流程,加大证券监管稽查力度,联合防范和打击证券市场内幕操纵行为。

“加大打击力度,增加违法违规的成本,并加强监管制度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健全。才能有效地遏制内幕交易、股价操纵。”张宗新表示。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