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人事异动>

政协委员呼吁叫停活熊取胆业 作药物并非必需

来源:法制周报 时间:2010-06-21 16:54:54

本报专访动物保护法专家孙江、全国政协委员黄信阳

加快动物福利立法 杜绝“活熊取胆”现象

《法制周报》记者 李俊杰 实习生 曹晓波

上世纪80年代初,黑熊活体取胆术从朝鲜引入中国。当时,《野生动物保护法》尚未出台,许多黑熊被送到养熊场,成为“胆熊”,它们活着就是为了生产胆汁。

2010年6月8日,本报第379期刊载《救救胆熊》一文,披露了黑熊遭囚禁并被活取胆汁的悲惨境遇,黑熊的命运与活熊取胆这一产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专家学者对动物立法的新一轮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稿)》在历经重重艰难险阻后的出台,也让人们依稀看到未来的美好图景。

今年3月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提交了《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活熊取胆业》的提案。黄信阳提到:活熊取胆的做法,严重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与我国千年文化传统以及当代文明发展的趋势格格不入。在提案中,他建议国务院法制办组织相关部门、专家、以及从事黑熊保护工作的社会团体共同研究、讨论停止活熊取胆业的计划,并尽快制定、颁布停止活熊取胆业的法律法规。

谈到中国动物福利立法问题,《动物保护法》起草者之一、西北政法大学动物保护法研究中心主任孙江教授深感忧虑,他告诉《法制周报》记者,在中国,动物福利的概念还是非常新鲜和陌生的,在法学界关注动物福利和动物福利立法的学者专家也是少之又少。

“在针对虐杀普通动物的处罚上,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只有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才追究刑事责任。而且我们的法律主要是原则性的指导条款,几乎没有一个具体参照的标准。这些都是我国动物福利立法方面的缺陷,与西方相差甚远。”

孙江感慨地说。

“让法律温暖动物”,这是孙江所编著的书的书名,也是他的理想。

法学专家期待动物福利立法

近年来,动物福利成了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新词。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动物福利法。

据悉,英国最早的反虐待动物法律《马丁法令》于1822年通过,它使虐待动物本身成为一种犯罪,并在此后专门制定了一系列专项法律,拉开了近现代动物保护立法的序幕。德国于2002年将动物权利写入宪法,明确提出“动物不是物”,成为“人与动物关系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美国的《动物福利法》于1966年制定,至1990年已进行了五次修订。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也颁布了自己的动物福利法。亚洲的新加坡、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国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也纷纷仿效西方国家制定了各自的动物福利法规。

在西方保障动物福利这一过程中,动物福利法的权利主体由早期的一部分动物逐渐扩大到所有受人类影响的动物,内容由单纯防止虐待向着改善动物的生存环境和减少痛苦等基本福利甚至动物的精神福利方面发展;立法范围也由英国扩展至整个欧洲、北美甚至亚非拉美地区——动物福利法正朝着世界性立法的趋势发展。

所谓动物福利,是指为了使动物能够康乐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给动物提供相应的外部条件。动物福利被普遍理解为五大自由: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威胁的自由;生活无恐惧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

总结起来就是动物的康乐。即:首先是动物的健康,然后是动物的安乐,这是动物福利基本的内容。

由于黑熊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相关法规规定,允许合理开发利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活熊被抽取的胆汁,经加工后成为眼药水、痔疮药、保健酒、保健茶和熊胆胶囊中的成分,进入消费通道,成为一些不法养熊业主牟利的工具。

借此,孙江教授认为,对于野生动物的合理利用,是在不威胁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人道妥当地利用。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政府主管部门对这些用途的考察和审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于开发利用的具体实施,也应该细化其方式和程度。

为防止虐待胆熊,孙江教授表示,除了立法上的努力,还需从根本上杜绝残忍的“活熊取胆”现象,要让它失去市场。目前至少有54种草药具有与熊胆相似的功效,价格也更便宜。既然已经有了好的替代品,我们就应让民众认识到很多中药中的必须以牺牲动物生命、福利为代价的珍贵药材都是可以替代并且放心使用的,相信大众普遍接受之后,类似于“活熊取胆”这样的残忍行业自然会消失。

黑熊胆汁所制药物

安全性令人担忧

据了解,在崇尚传统中医的亚洲各国,我国是唯一可以合法从事活熊取胆行业的国家。

自古以来,熊胆因其难以获得而显得名贵,但是它从来就不是极其重要或救命必须的药材。

黄信阳告诉《法制周报》记者,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含有熊胆的药品只有11个品种239项。同时,国家药监局也批准了许多含有猪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以及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UDCA)等原料的国药准字号药品,其说明书中所表述的药效,与含熊胆的药品大致相似。

由此可见,熊胆作为药物成分不仅适用范围有限,并非必需,而且已经有了可以替代的药材。

另外,记者调查得知,取胆黑熊是黑熊养殖场的重要资产。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