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登新看来,刘士余既继承了前任证监会主席的改革思路,又有自己的创新,进行监管转型。继承的部分包括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推进,以及IPO的改革等。而创新部分,如将“野蛮人”、“资本大鳄”列为监管对象,这在过去从来没有过;此外,还前所未有地将监管权限下放至交易所,鼓励交易所进行一线监管,扩充人才队伍。
在各类改革中,IPO常态化备受关注。
2月10日,刘士余在全国证券期货工作监管会议上谈到企业IPO时表示,要保证质量好的公司能够及时上市,用两三年的时间解决IPO堰塞湖。
“企业IPO的数量不断增加,这是好事儿,如果资本市场要‘找米下锅’,反而要出大事儿。”刘士余称,不能把股指和融资对立,没有新公司进入资本市场是一潭死水,没有IPO提升资本市场质量,一系列资本市场丑恶现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近年来,众多企业排队IPO已经成为常态。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IPO发行已经明显加速,进入2017年,IPO发行继续提速。2016年全年280家企业IPO,位列A股历史第三。2017年开始到2月10日,证监会核准46家企业IPO。
而放权给交易所进行一线监管也是创新改革措施之一。早在2016年5月20日,刘士余就强调,交易所要强化自律监管和一线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9月10日他出席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七次会员大会时再次表示,交易所要成为证券市场监管的“第一道防线”,证券经营机构应担负起“看门人”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