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26日,2014观点商业年会在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金融界网站为您进行全程图文直播。
中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主任郭增利先生参与了主题为“体验与创新 业态的魔力”的圆桌论坛讨论,郭先生认为,在中国,虽然体验式商业是一个大的热词,但是中国的商业陷入了体验式的误区。我把购物中心理解为一个好的厨师,其实我们要做出一个好的购物中心,你肯定要有好的主料,需要好的配料,还有什么样的调味品,这里面的配比非常严谨,也需要非常科学的。我们做体验式商业是不顾这个结构,我们看到儿童体验商业很热,我们把儿童体验加得很多,我们看到餐饮是体验,把餐饮做得很大。但是从人的消费去看,人对体验的关注恰恰不是对某一个点的关注,就像对一道菜,我不可能因为它是主菜,我就把这道菜定位为一个好的出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购物中心现在是有问题的,就是结构性的过剩,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好的出品的“菜品”比较低,这可能是新的体验式商业出现的误区。
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郭增利:其实这两个问题是有关联的,我把它合并到一起,主办方给出的题目是我们每个开发商都在思考的问题,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是可以逐渐延伸和延展、探索的。在中国,虽然体验式商业是一个大的热词,但是中国的商业陷入了体验式的误区。我把购物中心理解为一个好的厨师,其实我们要做出一个好的购物中心,你肯定要有好的主料,需要好的配料,还有什么样的调味品,这里面的配比非常严谨,也需要非常科学的。我们做体验式商业是不顾这个结构,我们看到儿童体验商业很热,我们把儿童体验加得很多,我们看到餐饮是体验,把餐饮做得很大。但是从人的消费去看,人对体验的关注恰恰不是对某一个点的关注,就像对一道菜,我不可能因为它是主菜,我就把这道菜定位为一个好的出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购物中心现在是有问题的,就是结构性的过剩,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好的出品的“菜品”比较低,这可能是新的体验式商业出现的误区。 从欧阳老师问的,欧美市场的情况,其实很简单,就是服务,体验是什么?体验是对人内心的打动,你要有好的服务,会对他内心产生好的影响,你有好的影响之后,他会牢牢记住你这个商场,记住你这个品牌。现在看起来,吃一顿饭恐怕很难记住这个品牌,但是当这顿饭给他好的口感,甚至让她回味无穷,这样的体验才是深入人心的,所以我觉得体验的挖掘还有很多的工作,欧美在这方面做的是延伸的服务,而不是像我们一样天天喊着体验,但是更多的是把体验往业态方向转移。所以其实是一个误区。我想学习欧美,也结合实际,更多的恢复我们日常的精细化的运营,对顾客的服务,特别是对开发商而言,对租户的服务也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