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商界精英>

黄光裕重臣:孙一丁眼中的国美沉浮录

来源:100头条 时间:2014-11-03 09:59:46

  即便已经离开国美4年,孙一丁在看到老东家的新闻时,依然会认真分析其经营状况。毕竟,他曾是黄光裕手下猛将,在国美度过了11年硝烟弥漫的岁月。他把大部分青春都扔在了那里。也正是在那十多年时间里,国美完成了从街边小店到零售巨头再到创始人身陷囹圄的发展周期。

  雕栏犹在,热血渐冷。如今,不再是黄家干臣的孙一丁无论行事风格还是生活方式都与当年截然不同:他担任着一家教育公司总裁,但管理方式和风细雨;他不再以工作为宗教,每周都能去踢一次球,这使他比以前瘦多了。

  但他还是像当年一样爱抽烟。就如同这个爱好一样,他永远也抹不掉国美给他职业生涯涂上的那一层厚厚的底色。

  孙一丁是天津人,到1999年,大学毕业已快10年,为了照顾年幼的女儿,他决定不再跟随此前所在的企业四处漂泊,而到当时还寂寂无名的国美应聘。彼时,国美在北京开了十多家店后,急于对外扩张,天津成为其对外征战的第一站。天津分公司招聘了十几个人,孙一丁被安排负责采购业务。

  上世纪90年代末的家电零售市场还是国营百货商场的天下,作为民营连锁企业,国美在夹缝中争取生存空间并非易事。1999年的天津就上演过七大国营商场联手狙击国美的大戏。国美所代表的新型零售模式对传统零售渠道构成了巨大挑战,“地头蛇”的反应可想而知。

  孙一丁加入了战斗,但很快他就发现,他不愿继续漂泊的梦落空了。国美艰难地在天津开到4家店、尚需进一步扎稳营盘的时候,孙一丁却被派到了新的战场——郑州,出任国美河南片区总经理。

  调令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向全国扩张本就是国美的既定战略,但孙一丁透露,他被调离天津其实是因为自己和黄光裕的妹夫张志铭不和,而张当时是国美的实际操盘手。

  他没有接受张志铭的命令,跳槽去家乐福干了半年。之后之所以重返国美,根本在于张志铭依然欣赏他的能力,以至于张志铭决定必须拿下河南市场时,首先想到的还是孙一丁。张志铭对孙一丁青眼有加的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是,黄光裕重掌权柄时,仍将孙视为张的亲信。

  郑州之役无疑是场硬仗,但正是在那里,作为将才的孙一丁得到了充分施展的机会。郑州不是天津,除了传统的百货类零售渠道,当地的家电连锁企业亚细亚、通利也非常强势。因为争夺店面,国美与通利两家员工当街武斗,十几号人被抓,孙一丁作为总经理,也受到了自称“黑白两道都有人”的通利高层的人身威胁。直到今天,孙一丁还清楚地记得发生武斗的那家店面的门牌号。他说,与国美同期成长起来的创业元老,真的是“身经百战”。“这不是比喻,是事实。”

  无巧不成书,孙一丁再与通利老板重逢时,二者已不再是竞争关系了。2005年,上海永乐收购了河南通利。再后来,国美收购了永乐。

  大战成就了将帅功名。“我的上升势头与国美一样,也很猛,那时虽然没做到公司高层,但俨然已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了。”孙一丁说。2001年,凭借着赫赫战功,他被调回北京,升任全国采销中心副总经理,开始了和供应商打交道的日子。伴随着连锁店面的急剧扩张,百货商场正逐渐退出家电零售市场,国美已成为零供关系的主导者,其采销中心也越来越成为强势部门,而孙一丁也日渐成了国美的要角。

  2003年,国美上市,公司架构进行了调整,孙一丁则从采购部门调至运营中心担任COO。此后3年是国美高速扩张期,店面数从不到200家增加至700多家。每开新店,孙一丁都亲临现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一天跑两三个城市太正常了。”

  到这个阶段,单打独斗已经不能满足国美快速扩张的战略需求,收购成了题中应有之义。COO孙一丁的工作职责必须扩展,事实上,国美发展史上的几次大收购孙一丁都是重要的参与者,甚至是操盘者。

  最初的收购其实是无心插柳的结果。“当时我干得很起劲,全国各地到处跑,竞争对手的情况我都非常了解。”而知己知彼自然是收购的先决条件。

  本世纪初,国美进入哈尔滨,跟当地的家电连锁企业黑天鹅血拼,国美亏了六七千万,依然无法在哈市立足。一个偶然的机会,孙一丁和黑天鹅董事长曹滨顺认识了。交谈中,曹说,黑天鹅销售规模虽大,但利润并不高,他已心生退意,想移民。得知此重大消息后,孙一丁很快就将曹引荐给了黄光裕——他早已获得黄的信任。收购过程非常顺利,价格也非常划算——1.2亿元。要知道,收购当年,国美在哈尔滨的纯利就达到了1个亿。孙一丁参与了收购的整个过程,制定了所有的合同,完成了后期的财务变更和人员接收工作。

  一个有意思的插曲是,当时想吞下黑天鹅的,并非只有国美。“我们在这间屋里谈收购,当时还是永乐老板的陈晓就在隔壁谈收购。”黑天鹅之所以卖给国美,孙一丁说,一方面是因为黄光裕大气,出价更合适,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和曹滨顺私交很好,而陈晓摆出的谈判姿态或许并不让对方感到舒服。

  接下来,孙一丁如法炮制,先后完成了对常州金太阳、武汉中商家电业务等收购案。据孙一丁自己说,黄光裕对他评价颇高,认为他和自己一样有经商天分,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无师自通。

  也就是在那时候,孙、黄交往越来越密切。毕竟,孙一丁手头上的事,是黄光裕最想做的——收购,开店。当时,孙手里掌握的资金,常常不下50亿元。

  黄光裕为人霸气,外界多以为非,但作为身边人,孙一丁却对老板“肃然起敬”。在国美,黄光裕的威严无处不在。他白天不上班,晚上找高管开会,一开就开到凌晨四五点,没人能拧得过他。“我们每天就睡四五个小时,早晨八九点就要到公司上班。”孙一丁说,黄光裕的威严来自他与生俱来的魄力。这种魄力,在家电连锁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当时去天津开店,老板甚至说,就算开不成,大不了把货拉回来。他不做调研,几乎全凭直觉。”

  黄光裕如此威势,孙、黄即便往来密切,但孙一丁知道,老板终归是老板,他纵使再得力,也始终是员工。他从来没有要和黄光裕成为朋友的念头。

  “公司上市,按照现在的看法,我们这些元老,应该有期权,但我们一点都没有,大家居然也毫无怨言。”孙一丁说。有一次,他为老板攒了个饭局,席上就有王健林。讨论的问题之一就是公司是否应该给员工发放期权。黄光裕态度鲜明:不能给员工太多钱,否则他们就不干活了。孙一丁说,当时他觉得老板说得很对,这大概是因为他是1960年代出生的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集体主义至上。

  不过有一件小事,却让孙一丁意识到自己在老板的心里确有地位。2005年,孙一丁想在北京定居,要买一套大的房子,但钱不够。黄光裕得知此事,二话不说,一下子就借给了他一百多万。

  “如日中天。”孙一丁如此评价彼时的自己。

  情况发生变化是从收购永乐开始。2006年,国美收购永乐后,新组建的公司由原永乐董事长陈晓出任首席执行官,国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起初,陈晓与孙一丁有过节。虽然收购永乐是黄光裕谈下来的,但具体的收购过程则是孙一丁执行的。“可能我对他的手下太狠心,他感到不痛快。”“本来,我们打算升两个副总裁,一个是我,一个是王俊洲。为什么他一来,我们一下子升了4个副总裁?还不是为了互相牵制。”

  按照孙的说法,国美上上下下并不服陈晓。毕竟,在市场上,永乐是国美的手下败将,在国美人的眼里,永乐留下了很多“烂摊子”要他们去收拾。因此,于公,包括孙一丁在内的国美老臣对陈晓的能力颇有微词;于私,孙认为,如果陈晓不来,他或许会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陈晓到国美后,极力促成国美收购大中,这是国美扩张史上的重要一役,不过,孙一丁至今依然觉得这笔收购“太不划算”。“大中的利润率再高,一年两三个亿也就到头了,我们花了至少15倍的市盈率去收购。人家曹滨顺多好的企业,卖给我才一个多亿,你要按照同样的市盈率,怎么也要15亿元才能收人家吧。”

  当然,收购的决定权在黄光裕手里。那时,黄财大气粗,脑子里全是收购的念想,别人的建议早已听不进去。孙一丁了解老板的想法,该收的都已经收了,“不管合不合适,都得收。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是黄老板的一贯风格。”孙一丁说,因其如此,国美的出价居然比苏宁高出了至少20%。

  不过,此番收购反倒成就了孙一丁和张大中之间的友情。三天三夜,孙未合眼,完成了收购大中的合同。对于老大哥张大中提出的条件,孙一丁一一兑现。“国美出事后,张大中同意出任国美董事长,跟黄老板给他如此优厚的价格不无关系。”

  陈晓加盟国美后,孙一丁的职位开始动荡,先是从运营部门调到了手机采购部门,后又几经贬谪。陈认为孙“权力过大,还不听话”,孙对陈很难没有怨念,但这种怨念,随着2008年黄光裕的锒铛入狱戛然而止。

  黄光裕出事后,陈晓的处境非常尴尬,也就是从那时起,孙对陈开始刮目相看。在那非常时期,银行曾一度终止对国美的贷款。陈晓破釜沉舟,以自己的名誉和资产做担保,为公司融资,这对国美的发展极为重要。当时黄光裕对国美元老承诺:如果他们能保住公司,将来公司会分股票、期权给大家。于是,陈晓开始提高管理层待遇,发放期权。不过,黄案渐渐尘埃落定后,黄光裕对陈晓的举动却非常不满,指责陈是在收买人心。人尽皆知的国美内战就此拉开帷幕。

  此事让孙一丁“伤了心”。“那时我们做什么都不对。发期权也不对,融资也不对,给我们的承诺如同镜花水月。或许黄光裕要的并不是业绩多好,保住公司足矣。”孙一丁与很多高层都实在想不通,为何大家能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神坛上的黄光裕自此从孙一丁心里跌落。事后分析,孙一丁为黄光裕当时的做法找到的解释是,或许因为身陷囹圄的环境让黄光裕那时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2009年10月,孙一丁的女儿面临高考,妻子病重,身心俱疲的他选择回家照顾妻子,也借此参悟人生。妻子劝他,如果不开心,何必要勉强自己,把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弄垮了。一语成谶,后来垮掉的却是他的妻子。2010年1月,孙妻去世,40岁的孙一丁开始懂得了诸行无常之义。

  自始至终,黄家始终认可孙一丁的工作能力。在那场内斗中,黄家希望孙让出执行董事的席位,但是可以继续做副总裁。他没有接受,在妻子辞世3个月后,他选择离开国美。

  “打到最后,总要有个结果。当时和媒体见面,我就直言,如果黄家不改变想法,最后的结果,就是我离开公司。其他的高管均附和。但最后,就我自己走了。”他笑了,似解嘲,又似解气。“男人嘛,说话要算数”。他称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我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个行业,成就了这番事业。”谈及为何不继续选择家电行业,他说,一是因为这个行业的竞争过于激烈,打来打去实在没意思,二是受竞业禁止协议限制。“你知道我离职后第一家找我的企业是哪家吗?是京东,但我不想在这个行业呆了,烦了。”

  国美的股东贝恩资本看好孙一丁的能力,孙离职后,贝恩资本请他去它们投资的金宝贝集团担任总裁,他接受了邀请,但显然没有进入工作状态。后来,贝恩资本又邀请他到它们控股的瑞思教育担任总裁,他再一次接受了邀请。“这里没那么多糟心事儿,待遇还比原来高很多,工作起来也游刃有余,还能享受生活,何乐而不为?”

  时过境迁,如今的孙一丁不想再像当年那样做工作狂了,“在国美我们是没有年假的,现在我要求员工必须都要休年假,我给我的团队放权,充分信任他们。我给公司20%的员工发了期权,公司上市之后,大家就能有好的收益……”

  他爱上了高尔夫。等到瑞思教育上市后,他打算背上球杆,去过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可是,再过两三年,你才50岁。”

  “我老啦,两边头发都白啦!”

  或许,对孙一丁来说,老的不是年龄,而是心境。毕竟,国美给他打上的烙印太深了。在向我介绍教育培训行业时,他会说,其实这个行业的连锁概念和人员流动频繁这两点都与国美挺像的。“我现在也觉得挺好笑,朋友介绍我,依然会说,这是国美的谁谁谁。”但他立即又补充道:“其实也没关系,毕竟这个公司,我待了那么多年,奉献了那么多。”

  孙一丁并不忌讳谈国美的现状和未来。如今的国美今非昔比,孙一丁认为这是大势,不过他依然寄望于黄光裕,“希望他出来之后,能够有所改变。就算大势已变,我还是希望他能再造奇迹。”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