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富豪故事>

邓国胜:“巴比”遭遇中国“冷富豪”?

来源:财新网 时间:2010-09-07 14:43:22
慈善捐助是个人自愿行为,不应成为道德评价的标杆

  【背景】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这两位超级富豪将于9月29日赴中国举办慈善晚宴。与巴菲特著名的“天价午餐”熙熙攘攘的叫价场面相比,“巴比行动”在中国显得冷清许多。

  与两位世界级富豪共进晚餐的机会并不多,中国仅有50位富豪收到了邀请。但是,由于晚宴既定的“慈善”主题,此次盖茨与巴菲特的中国之行,也被蒙上了“劝说中国富豪参与慈善募捐”的面纱。

  尽管盖茨基金会中国代表处负责人表示,盖茨这次“不劝捐”,但是,中国富豪们对此似乎并不买账。截至目前,仅有SOHO中国首席执行长张欣和“中国首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承认收到邀请,并表示将赴宴。

  “巴比”在美国劝募的成绩斐然,有目共睹。媒体报道称,沃伦·巴菲特与比尔·盖茨于8月4日宣布,“巴比行动”已成功劝说了40名美国亿万富翁,公开承诺捐赠自己至少一半的财富。

  盖茨基金会已向中国受邀人承诺不公开晚宴客人名单,但众多被外界熟知的富豪们大多选择了沉默,既不承认受邀,也不表示认捐。至于公众视野所不及的“隐形富豪”们,则更是选择了缄默。

  这场以慈善为名的“夜宴”是否会变成劝捐大会?那些受邀的中国富豪们,真的是因为怕“被慈善”,才不愿公开表态吗?对“富豪慈善”,公众应该怎么看?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邓国胜认为,慈善是一种自愿行为。中国与美国的慈善制度与文化差异甚大,不应轻易得出中国富豪“为富不仁”的结论,更不能把慈善作为中国富豪道德评价的标准。

  对中国富豪不愿公开受邀信息,并承诺赴宴,邓国胜认为,乃是受中国人传统的“不露富”观念影响。大多数中国富豪担心,由于媒体的介入,可能会干扰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这情有可原。

  至于公众推测众富豪会因“吝啬”而拒绝出席晚宴,邓国胜表示,不愿被“劝捐”,也许是部分富豪未能主动赴宴的理由,但应非全部。应该承认,在对待“财产”问题上,中国与美国,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法律层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首先,对于“慈善”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中美两国法律给予了不同的界定,这可能是影响中国富豪行善的最主要原因。

  邓国胜指出,在美国等许多西方国家,个人收入越高,税负越高。而无论捐钱还是捐物,往往可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对富人而言,与其被抽以重税,不如行善积德。这种制度有效地鼓励了富人积极参与慈善。

  遗产税的设立也推动了“全民慈善”的发展。由于税率随着遗产的多少水涨船高,这些西方富人辛苦一生最后,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能传给后代。加之对政府花钱的效率缺乏信任,这些富人们更倾向于在临终前捐出大部分财产。

  中国也在积极研究推出遗产税。邓国胜相信,如果有类似的税收制度,财产捐赠的数额与比例将大幅提高。但是,中国推出遗产税也面临许多障碍。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国人对于“继承”的认识。

  在他看来,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中,“祖荫”的想法根深蒂固。老一辈积攒的财富一定要传给后人,决不能落到他人之手。这使捐赠行为很难蔚然成风。同时,中国缺乏稳定、庞大的中产阶级,这也在客观上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邓国胜指出,有关“认捐”的法律界定,中美两国存在本质区别,这也部分决定了国内富豪难以潇洒赴约。

  对于认捐行为,美国适用“践行合同”。即在“捐赠誓言”材料中明确表示,该捐助行为仅为“道德承诺”,而非法律合同,不具有法律强制力。因此,即使届时承诺捐助的一方反悔,或因其他原因,未能履行捐赠誓言,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并不需承担责任。

  但是,中国有关法律规定,一旦认捐,相当于签署了“承诺合同”。根据相关法律解释,如果承诺捐赠后未能真正捐赠,受捐赠方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认捐者履行捐赠义务。这也能解释为何“诈捐门”频频在中国上演,但在美国等其他国家却鲜有耳闻。

  邓国胜表示,慈善捐助是个人的自愿行为,不应成为道德评价的标杆。对富豪是否愿意捐赠、捐赠多少,公众不能强求。对未能达到所谓“适当”捐助标准的富豪,更不能横加指责。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些富豪在成就个人事业的同时,也提供了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承担了社会责任。这些贡献不应被忽视,也不能因“捐得少”而被否定。慈善必须基于自愿而非强制,这是慈善行为的底线。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