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凌粮油(000893)8月25日晚间公告,拟发行股份购买中农集团、新疆江之源等公司持有的合计中农国际100%股权,并向上市公司管理层及部分机构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用于中农钾肥扩产及补充流动资金。本次交易后,中农集团将持有上市公司16.49%的股份,成为东凌粮油第二大股东。
著名财经评论员宋清辉对本报记者表示,此次交易标志着中农集团向农资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据记者了解,中农集团将海外优质钾矿资产交由更加市场化的上市公司进行运作,将有效地提升海外经营业务效率,中农集团也有可能与东凌粮油在农资生产和流通环节开展战略性合作,利用自身遍布全国的农资经营网络体系推进东凌粮油的大农业战略布局。
探索混合所有制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简称“中农集团”)是全国性的集生产、流通、服务为一体的专业经营化肥、农药、农膜和种子、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全资企业,拥有遍布全国的农资经营网络体系,截止2013年底,总资产428亿元人民币,销售收入超过750亿元,化肥等农资销售量达3000万吨以上。
中农集团是国家调控化肥市场、落实惠农政策的重要抓手,具有化肥进口代理经营权。据悉,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钾肥消费国和进口国之一,由于国内钾盐资源匮乏,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50%以上,为应对加拿大、俄罗斯等海外生产商的涨价,中农通过联合谈判统一采购的方式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中国钾肥的进口价格。
此次交易的标的公司中农国际,其核心资产为间接控制的中农钾肥90%权益,是供销合作社最为优良的资产之一。中农钾肥是中农集团海外钾肥生产基地的投资主体,在老挝中部甘蒙省他曲县地区拥有35平方公里1亿吨钾盐储量的采矿权和201.8平方公里探矿权。目前,中农钾肥已经在老挝建成10万吨钾肥生产线,总投资35亿元的100万吨钾肥生产线已获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准并开始设计建设,远期将极大地弥补我国钾盐资源稀缺,钾肥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
中农集团此次出售中农国际100%的股权,旨在不影响国内化肥供应的前提下,在国际市场上引入社会资本东凌粮油,是中农集团在农资领域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试点,将为中农集团带来管理和发展的新思路。通过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更灵活的激励机制,提升经营效率,有利于国有资产更好地适应新经济环境下的市场竞争,推动产品和服务战略转型,不断巩固和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本次交易后,中农国际将成为东凌粮油全资子公司,随着50万吨乃至100万吨产能逐步达产,生产规模提升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中农钾肥的单位生产成本,中农钾肥预计2017年实现的净利润将比达产前年份有大幅度提升,后续年度的盈利能力亦将稳步提升。
借中农平台推进大农业战略
东凌粮油的主营业务为大豆油脂加工与销售,产业链较短,尚未涉足上游原材料采购环节,目前正在开拓中小包装油市场,培育特种食用油脂市场,但目前规模仍偏小,未能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本次重组后,东凌粮油将拓宽经营范围,从大豆压榨业务扩展至粮食行业的上游钾肥开采、生产及销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表示,中农钾肥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为上市公司增加了盈利增长点,将显著改善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提高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方面,中农钾肥百万吨项目达产后,钾肥生产将实现规模化生产,现阶段的浅层开采条件下,选用了先进成熟的生产工艺,使得单位生产成本较低。据悉,东南亚地区每年钾肥进口额超过500万吨,基本依赖进口,地处老挝的中农钾肥将充分利用地理优势,降低运输成本,优先把产品销往越南、泰国等钾肥价格更高的东南亚地区。
另一方面,东凌粮油将充分结合现有主营业务,在向美国、巴西进口大豆的同时将钾肥销售至美国、巴西等大豆主产区,实现“物物贸易”双向操作,进而提高上市公司的综合经济效益,实现范围经济,最终使得上市公司业绩稳健增长目标得到更好的保障。
独立财经评论员宋清辉分析,本次重组完成后,中农集团成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及战略投资者,将与上市公司进行深入合作。一方面,东凌粮油可借助中农集团庞大的销售网络,极大地丰富豆油的销售路径,有效解决东凌粮油小包装豆油产品品牌建设及销售渠道的问题,有利于公司由传统大豆压榨业务向终端延伸;另一方面,中农集团为上市公司向上游延伸提供了可能,东凌粮油有望借助中农集团的平台进入化肥生产与销售,摆脱上下游双头挤压的局面,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链整合,切实推进公司的大农业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