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希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山东金改“22条”计划加大对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山东省想改变经济格局,改变小微企业偏弱局面,首先需要金融活起来。
金融业既可服务实体经济,本身又是一大产业,且处于产业的高端。“如果山东省实体经济的优势能够转化到资本上面,经济发展质量就会得到质的提高。”山东金融办主任李永健表示。
其实,山东省金融业近几年也一直在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达到18.8%,2012年增长达19%,是GDP增速的两倍。金融危机爆发后,山东省2009年末还将金融办作为政府直属机构独立出来。
作为山东发展金融业的纲领性文件,山东金改“22条”吸收了山东以往的成功经验。例如,县域金融创新等。而关于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的部分更是山东省金融领域的一大亮点。
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在山东各地开办分支机构,经过3年的发展,挂牌企业达228家,托管企业339家,还推出了企业综合展示平台(展示板)和部分金融产品综合交易平台,并开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之先河,率先挂牌多种金融产品,在全国同类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山东金改“22条”中提出,该交易中心近期目标是打造全省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中远期目标是建立以资本要素为特征的金融综合交易平台。
李永健认为,股权交易中心可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还增加了投资平台。这也是山东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部分。
“22条”的山东效应
由此,山东各地开始拿着放大镜、“字斟句酌”地研究山东金改“22条”涉及到自己行业的话语,而且个个反应迅速。
日照市的反应最快。10月22日,日照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金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力争用5年时间,使金融业成为该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根据《实施意见》,日照将用5年时间,打造成为区域贸易金融中心和鲁南金融服务中心。同时还要把日照市建成区域性国际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实现该市在全国大宗商品行业中的价格风向标地位。
山东金改“22条”提出,将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民间融资规范化,努力提高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支撑企业创新的能力。
据山东省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一些具体措施已开始紧锣密鼓地实施。今年8月30日,山东省首个覆盖该省的上市路演中心在济南高新区正式启动。这一中心可为山东省乃至黄河中下游区域的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新三板、高新园区中小微企业提供各种类型的路演服务,促进投资者与股票发行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除了鼓励企业发债、上市等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措施外,山东更注重发挥金改的“内涵”,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让企业及更广大的“三农”受益。
山东金改“22条”提出,将促进农村抵押物创新。这也是山东金融业发展的一个亮点。近年来,山东省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海域海岛使用权抵押贷款实施意见》等文件,品牌、仓单、股权、海域海岛使用权、规费权以及农村土地使用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运用范围和成效不断扩大。现如今不少金融机构又积极行动起来。在山东高青县,当地农行推出“活牛抵押”的贷款,通过完善相关登记、风险分散等措施,成功破解“家有千万,带毛的不算”这一抵押难题。
山东还将重点推动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和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努力把济南建设成为立足山东、辐射周边省份、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金融中心;把青岛市建设成为国内领先、面向国际的新兴财富管理中心。“届时山东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地位不相称的局面将会大大改变。”山东省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山东保监局表示,各地正争取一些保险创新项目在山东省先行先试。比如,今年以来,济宁等地开展了政策性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潍坊试点开展了订单农业贷款保证保险。各地也在积极申请试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并计划试点发展天气指数保险等。
证券市场上,直接融资渠道正进一步拓宽,山东省前三季度股票、债券两项直接融资合计1445.5亿元,同比增长30.6%。其次,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公司制改造完成,公司由事业单位转变为齐鲁股权交易中心、齐鲁证券等15家机构共同发起的企业主体,并在该省设立了38家分支机构,全省性股权交易市场框架初步形成。
具体到各金融领域“龙头”机构的发展,山东金改“22条”明确推动恒丰银行完善治理结构,鼓励山东国际信托公司拓宽业务范围,引导齐鲁证券公司优化治理结构,不断开拓创新业务。此外,推动鲁证期货公司上市,支持泰山财产保险公司等注册地在山东省的保险公司拓展机构网络。
实施细则的出台和落实,让包括杨百川在内的山东各界人士翘首以待。尤其是对民间金融的实施细则,被广泛看成是山东这次声势浩大的金融改革能走多远的“试金石”。
金融改革如何“一招出而满盘皆活”
日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金融专项方案对外公布,开始探索贸易金融的新模式。加上此前中国(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地方金融改革将进入深度试验。在外界看来,这是地方金改由局部向全面推进的提速信号。
上海自贸区与深圳前海金融改革,一个面积28平方公里、依托长三角经济群,一个面积15平方公里、依托珠三角经济群并连接港澳。作为中国未来加大经济对外开放的重要“试验田”,两者经常被拿来比较。
从目前来看,前海相较于上海自贸区而言,其最大的政策优惠就是15%的所得税率优惠,这一优惠政策目前在上海自贸区内暂未实施。此外,2010年,国务院就已经批复了《前海总体发展规划》,这也意味着,相较于上海自贸区,前海有着近三年的发展优势。
按照规划,前海产业主要集中在创新金融、现代物流、科研和专业服务、信息服务业四个方面,“任何制造业都不搞”。而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则是涉及金融、航运、文化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