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深度报道>

面对奶业“地震”“广东奶”为何躲过一劫 ?

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08-11-08 11:04:54

  除了自营的牧场之外,各牛奶企业还有各自长期合作的牧场。“类似订单牧场的模式,每年的11月份,公司会与牧场签订一份下年全年的收购原奶合同,价格也是提前协商定下来,这样保证了双方的利益,也有利于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陈三有说。

  “目前广东优质奶源的收购价约4000元一吨,比起北方同质奶源的收购价至少高出了50%。这保证了一头奶牛一年至少有1500元的收入,比种田的收入要多。”他告诉记者。

  如今,广东奶牛牧场的规模化养殖程度已居全国首位。陈三有介绍,去年,广东全省有6.7万头奶牛和约3040家奶牛养殖户,有67座奶牛量超过200头的牧场。按照国家标准,奶牛养殖规模超过20头就算规模化养殖,广东省95%的养殖场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奶牛规模化养殖,使广东具备整合产业链的条件。”

为何奶品掺假会成为必然?

 
广东奶业协会秘书长陈三有。
 

 

燕塘乳业副总经理冯立科。

 

  陈三有的记忆中,2007年广东奶业也曾经历过一次严峻的考验。当时国外奶源出口收紧,加之国内乳品企业快速扩张,使得奶源价值大涨。一些国内的“乳品大鳄”纷纷来到广东抢夺优质奶源。正是“广东模式”发挥了决定作用,成功击退了来抢奶源的“大鳄”。

  “许多牧场都与本土的牛奶公司有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牧场都不会、也不敢轻易地去改变这种局面。”陈三有说。

  冯立科说,因为牛奶公司把上游环节紧密地跟整条牛奶产业链捆绑起来,牧场跟公司被连为一体,牧场的原奶就不会卖到别处去,产量稳定的奶源也使公司避免向散户奶农收奶。

  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前,牛奶公司对原奶的争抢其实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原奶价格也不断上涨。“在缺少对上游产奶环节整合的情况下,一旦原奶价格上涨,奶企出于冷藏、包装等高成本运作和奶品低价竞争的考虑,不得不向收奶中间商压低原奶收购价。奶站等中间商在入不敷出的形势下为求生存,奶品掺假以及三聚氰胺的出现就成为一种必然。”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就算不发生三聚氰胺事件,牛奶业仍面临着一个全行业的困境,就是利润太薄。卢经理查阅了一下公司数据,去年燕塘销售额达3亿元左右,而纯利为1千多万元,利润率仅为4%。据了解,蒙牛去年销售额达213亿元,而纯利有约9亿元,利润率也仅为4%。

  发展奶业的成本高在什么地方?卢建峰表示,随着近年的国际能源价格和各种生产原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养殖奶牛所需的饲料价格不断上涨,这是源头环节成本的增加。

  另外,奶牛一般只有6年优质产奶期,奶牛在刚开始生长的两年是不产奶的,待奶牛成熟后,才能用4年去赚回培育奶牛的成本,再用剩下的两年去获利,回本期很长。更何况,牧场上的奶牛、运输车、冷藏罐等设备和防疫、卫生保障等都要投入。

  行业困境:安全但利润太薄

  牛奶包装又是一个高成本的环节。牛奶在密闭消毒后,被自动运送到隔壁的包装车间进行包装。据当地工人介绍,整套包装生产线设备是向瑞典利乐公司购买的,价格达上千万元,流水线每小时能包装好6000多盒牛奶。

  为什么包装设备要从外国进口呢?卢建峰表示,国内包装设备的生产商普遍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国产的包装设备不能提供过硬的服务。在使用国产设备时,会有牛奶包装不紧密、包装盒发生变形的情况,虽然几率很低,但万一有一盒牛奶发生这样的事故,将给公司的品牌带来很大损失,牛奶公司冒不起这样的风险。而使用利乐的包装设备,则必然要使用利乐的包装材料才能使生产线运行。

  “外国包装公司在这一领域拥有技术垄断优势,我们产业链成本中的20%都要花在这里。”卢建峰说。由于广东本地奶企卖的主要是巴氏奶,带来的高成本环节就是一系列的冷藏,包括冷藏车在牧场与奶厂和在奶厂与零售点之间的往返,还有生产中的奶品冷却储存等,耗费大量电力。

  陈三有指出,经营牧场需要买地,从上游的奶牛规模化养殖、奶品加工到下游的储运物流、终端销售,产业链的每一重要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没有核心技术、处于微利经营的奶企,只能通过扩大规模、薄利多销的低价竞争手段来求得生存。

  广东奶业模式将被推广?

  在质量优良的同时也显得竞争力弱 困局需进一步打破

  “客观上说,这几年广东奶企发展确实没有北方一些奶企快,但从这次三聚氰胺事件中却反映出了广东奶企业的发展模式是可持续性的。”陈三有认为。与此同时,事件也暴露了我国牛奶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加工技术长期被外商垄断

  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进行第三次审议,对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作了补充规定,强调从源头到餐桌,地方政府要对食品安全实行全程监管。

  最近,广东奶企产业模式的示范效应也开始扩散。业内人士分析称,尽管广东奶企的发展模式受到了肯定,但下一步我们自己的牛奶企业发展仍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在奶业链的上游表现得更明显。

  冯立科说,首先是加工技术的局限,奶品包装技术长期被外国商家垄断,占用了较大成本;其次是奶品销售区域的局限,巴氏低温奶的保质期短,奶品易变质,销售半径只能在350公里以内,限制了市场扩张;再次是产业链被拉得很长,运营成本高,奶企没有多余资金去做重要的广告营销。

作者:  责任编辑:拓荒者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