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深度报道>

商业银行博弈央行:回收再贷成为放贷“妙招”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时间:2008-04-21 15:43:50

商业银行博弈央行“曲线放贷”?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不减反增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北京报道

央行4月11日在其网站上发布了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3326亿元,同比少增891亿元。

央行就此表示,总体看,一季度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回落,从紧货币政策成效显现。

不过,中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程漫江就此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根据央行数据,一季度新增外汇贷款为488亿美元,如果加上外币贷款,2008年一季度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实际上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00多亿元人民币。”另外,不排除部分商业银行通过期末暂时减少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等方式突击达到监管要求的可能。

“商业银行与央行之间的这种游戏使从紧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长期而言可能蕴含更大的风险。”程漫江说。

“回收再贷”成为放贷“妙招”

央行数据表明,从结构层面来看,今年一季度贷款同比少增主要是因为居民消费贷款同比少增了928亿元。而居民户贷款的收紧主要归因于央行第二套房贷政策。但今年一季度,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0933亿元,同比多增3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多增309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391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少增1614亿元。

“这表明银行在紧缩压力下大幅收紧了票据融资资金投放,但继续加大企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此外,受央行救灾(指年初南方地区遭受的大面积雪灾)指导性政策的影响,短期贷款投放力度也有所加大。从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仍然强劲的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仍然旺盛。

业内人士分析,2004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投放节奏明显发生变化,一季度成为贷款集中投放的高峰。2006年和2007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重分别达到39.6%和39.1%。

央行认为,和过去两年相比,一季度贷款投放过猛的问题已在今年得到有效控制。

但是,在某商业银行工作的部门负责人金宁(化名)最近还是有些烦,因为行里一个多月前布置的任务让他压力倍增。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春节刚过完的一个上午,他们领导就专门开会布置新的任务,让信贷员们出去跑中间业务了。原因是,他们行全年的贷款任务2月底就已经完成,“大部分都是国家在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从企业层面看,企业对贷款需求旺盛,银行的贷款规模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我们就主要通过回收再贷的形式来满足客户,以及通过竞价等方式配置信贷资源。”金宁还告诉记者,尽管贷款额度受到限制,行里还是有一些办法放出贷款,甚至被严控的第二套房贷都可以“经过操作”发放出去。

紧缩效果被夸大?

“额度控制有其不可替代的紧缩效应,但是它的效果肯定在一定程度上被夸大了。”程漫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新近发布的央行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从去年同期的4417亿元下降为当季的2834亿元,约占2008年全年贷款目标的36%。“数据似乎显示央行不断强调的从紧货币政策正在收到预期的效果。

“仔细分析今年一季度的贷款结构,我们就会发现一幅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有趣的博弈画面。”程漫江说,“按照我们的测算,今年一季度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3.54%,高于2007年4季度和2007年同期增长的23.45%和22.60%。数字之后似乎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在期末暂时减少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的方法来迎合央行指标控制要求。其中一季度末票据融资减少795亿人民币,占到同比少增贷款891亿元的90%。”

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