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春表示:“无论是战略投资,还是阻止‘两拓并购’,中铝入股力拓的目标就非常明确。但宝钢入股必和必拓的意图是什么?如果是海外找矿,那么澳大利亚有很多矿山,宝钢没有必要非要和必和必拓合作。如果是为了阻止必和必拓收购力拓,中铝已经间接达到了这一目的。”
铁矿石谈判仍胶着
徐向春更强调,海外并购本是高度机密的事,中铝收购力拓就是在外界毫不知情的状态下完成的。“现在消息传出,必和必拓的股价大涨,收购成本必然增加。”
实际上,受此传闻的影响,昨日,必和必拓在澳大利亚、伦敦、纽约等地上市的股票全面上涨,其中在澳大利亚股市上涨3.74%,报收于41.91澳元。
另一位铁矿石分析师胡凯也表示:“宝钢少量购买必和必拓的股票是有可能的,但大量购买则不现实,必和必拓在六地上市,市值远远大于宝钢,宝钢收购必然会引起现金流吃紧。”
目前,铁矿石谈判仍处于胶着状态,尽管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已经敲定了新年度65%的矿价涨幅,但由于澳大利亚的两家矿企———必和必拓、力拓公司不能接受这一价格,谈判还没有结束。消息人士称,两家公司提出要达到上涨85%的要求,以补偿海运费,不过这一消息未得到中国钢铁企业方面的证实。
实际上,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大国, 中国50(净值 讨论)%的铁矿石不得不依赖进口,这种尴尬的产业现状,已经达到了影响经济安全的程度,进军海外特别是矿产丰富的澳大利亚是不得已而为之。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谈判的一方,宝钢集团所代表的中国钢企如果能入股必和必拓,即使在铁矿石谈判中失手,依然能够从铁矿石价格上涨中分享到股东的利益,这与中铝入股力拓的目标是一致的。除了宝钢之外,其他金融机构也可担此重任。
◇记者观察不能再当“狙击手”早报记者 王恒利
无论宝钢入股必和必拓的消息真伪,似乎都不能阻挡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找矿的步伐。去年11月份以来,必和必拓提出了竞购力拓,使全球钢铁企业大惊失色。今年2月中铝公司联合美铝公司,出资140亿美元,在二级市场上购买了9%的力拓公司的股票,这场并购案暂告一段落。
不过,中国果真能阻止“两拓并购”?此事尚存悬疑。
摆脱“中铝式”的定位
事实上,由于必和必拓和力拓的60%股东是重复的,说服股东对这桩并购案投赞成票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更重要的是,力拓之所以拒绝必和必拓伸出的橄榄枝,真实意图在于对方的报价太低,未能体现出公司的价值,而非拒绝并购。
所以,一旦6个月后必和必拓提高收购报价,力拓极有可能改变最初的态度,两家公司可能会合二为一。早报记者接触的多位分析人士,普遍持上述观点。由此不难理解,中铝公司董事长肖亚庆称,这是战略投资,合适的时候会将持有力拓的股权出售给必和必拓,其实含有深意。
这种深意是,前一阶段担当“狙击手”的角色,搅黄“两拓并购”。退一步,若必和必拓提高收购报价,可将所持有的股份悉数抛出套现。
不过,此次无论宝钢或者其他企业入股必和必拓,一定要摆脱“狙击两拓并购”的定位,而是立足于海外寻找资源,保障国内资源供应的角度。前者多是被动而为;而后者才是维护国内钢铁企业的利益根本之道。
眼中不能只有“两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