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珠海求伯君的WPS借助方正的品牌和渠道横空出世,史玉柱一看不妙,立即带领助手回到深圳大学,在学生公寓封闭开发新产品M-6402,并迅速带着汉卡软件和100多名员工来到珠海,注册了巨人公司和巨人汉卡。“当时,IBM‘蓝色巨人’很火,我们就抄袭了‘巨人’这个名称。”史玉柱这样解释产品名字的由来。他希望,巨人公司要成为中国的IBM,成为东方的巨人。
巨人的“盛衰”
史玉柱的营销天赋在经营“汉卡”期间首度展现。
1991年,“巨人汉卡”销售量一跃成为全国同类产品之首,公司获纯利1000多万元。在这期间,巨人集团又开发出中文手写电脑、巨人防病毒软件等多种产品。1992年,巨人资本超过1亿元,史玉柱本人也被罩上各种各样的光环。他获得珠海市科技进步特别奖,市政府奖给他一辆奥迪轿车、一套103平方米的住房和63万元奖金,当时的中央领导人都先后到巨人集团视察。史玉柱迎来第一个事业高峰。那一年,他31岁。
1993年,巨人集团成为规模仅次于北京中关村(行情论坛)四通集团的高科技企业。可谁都没有料到,正欲扬帆出海的史玉柱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
急于从IT困境突围的史玉柱把目光转向保健品,集团斥资5亿元开发出全新的产品——“脑黄金”。
一旦选准新的目标,史玉柱强烈的广告营销意识再次显现。
脑黄金一经推出,就在中央电视台、各省级卫视台,乃至乡镇一级有线电视台,进行高调宣传,广告费用高达1个亿。对此,有市场营销人士形象地评论史玉柱是“那种既有贼心,又有贼胆的主儿”。史玉柱采用的是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狂轰滥炸式的广告战略,他首次让一款全新的保健品在12亿中国人中做到了家喻户晓。巨人集团不仅渡过了资金周转难关,1个亿的广告也换回来近10亿元的收入。
当年,史玉柱和他的脑黄金一起,成为妇孺皆知的明星。然而,这颗快速升起的明星也很快陨落——因涉嫌虚假广告和非法传销,脑黄金迅速落败。过于夸张的广告词,也让史玉柱开始背上“骗子”的骂名。
巨人“休克”
在那个激情四溢的年月,史玉柱不但敢于冒险,而且非常激进,他走了一个危险的极端——1994年,巨人集团出台“百亿计划”,要求1995年产值达到50亿元,1996年达到100亿。 “百亿计划”中还有个“巨人大厦”项目——该项目成为后来巨人“休克”的罪魁祸首。
有当事人向《IT时代周刊》回忆说,巨人大厦原计划盖38层自用。但当听到来视察的一位中央领导说“这个位置很好,为什么不盖高一点”时,史玉柱决定加到54层。后来,又有人建议,干脆盖个全国第一高楼,于是,设想中的巨人大厦被加高到72层。
史玉柱将赌注压在了卖“楼花”上。1993年,珠海西区别墅在香港卖出十多亿楼花,可到1994年史玉柱卖楼花的时候,中国宏观调控已经开始,对卖楼花开始限制,史玉柱使出浑身解数,也只卖掉了1亿多楼花,一个恐怖的资金黑洞开始在他面前呈现。1996年,“巨人大厦”终因资金链断裂而停工,先期购买了巨人大厦楼花者纷纷上门要求退款。同时,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爆发,保健品业务一落千丈。巨人陷入困境。
史玉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一支接一支地抽烟。门外,是债主们封门讨债的声音;媒体“轰炸式”地报道巨人财务危机的声音;是脑黄金遭到各界发难的声音。“窝在300平米的办公室里,抽着烟,红着眼”,是当时人们眼中史玉柱的经典形象。他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也第一次招来从不同方向飞来的道义上的谴责。他从十多亿元的“巨富”变成欠债两亿元多的“巨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