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巨人的诞生与休克
巨人问世
史玉柱,1962年出生于安徽怀远。
在数学家理想破灭后,毕业后的史玉柱被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谁都没有想到,这段看似平淡无奇的调查工作经历,对史玉柱后来的成功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1986年,他被单位委派到刚成立不久的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管理系读研究生,首次与IT亲密接触。
1988年,国内开始兴起第一波“下海”热,追求财富梦想的大批在职人员纷纷抛弃铁饭碗去迎接市场大潮的洗礼,史玉柱也在这一年冲下海。
“我是从安徽统计局看出这个市场需求的。”史玉柱后来回忆,“当时每个单位都花2万元购置一台四通打字机,同时也在购置电脑。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电脑总是被放在一旁闲置不用。我就想编一套软件取代四通打字机,直接用电脑打字。”
史玉柱把自己开发出来的文字处理软件送了一套给原单位,同事装入电脑后打字变得又快又好,打字机从此退休。
一看有戏,史玉柱立即怀揣软盘,离开合肥南下深圳。
当年,深圳大学有位在科贸公司兼职的老师很器重史玉柱,专门成立一个电脑部让他承包,这个电脑部,除了一张营业执照和史玉柱手里的4000元以外,其他什么都没有。
那时,深圳最便宜的电脑也要价8500元,史玉柱根本没钱买。他想到了赊账——以加价1000元为条件,向电脑商获得推迟付款半个月的“优惠”,他由此赊来了平生的第一台电脑。
有了电脑就有了展示产品的平台,但如何让市场知道自己的产品?史玉柱一下子想到了广告,可他付不起高昂的广告费用。于是,他铤而走险:以软件版权做抵押,在《计算机世界》上以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方式,连续做了3期1/4版的广告。1989年8月2日,史玉柱的第一个产品广告见报。
《计算机世界》给史玉柱的付款期限只有15天,如果不按期付款,“汉卡”软件的版权就旁落他人。可一直到广告见报后的第12天,史玉柱分文未进。眼看连“裤头儿”都要输掉,第13天上却出现了转机,史玉柱收到3张邮局汇款单,总金额1.582万元的这三张“绿条子”无异于三根救命稻草——史玉柱第一次豪赌成功。
走过这招险棋,史玉柱迎来经商路上的第一个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