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30分钟的影片内,《对手情人》全程话题不断,堪称地产界的“营销圣经”,影片真实还原了地产营销的方方面面,全民营销、跨区域客户召集、“竞拍”拓客区域、街头派“情书”等情节,都是碧桂园营销的真实打法。
一方面,这部纪实微电影展现了碧桂园营销团队的风采,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自媒体营销手段,为碧桂园作了一次很好的营销推广。
“ 《对手情人》在门户视频网站上面的点击量达到200多万人次,宣传效果不言而喻。”
3、全球本土化营销
碧桂园的第三招,是全球本土化营销。用他的话来说,“全球本土化营销,是一个抽象拗口的概念。”
众所周知,碧桂园的业务范围不仅仅在国内,还拓展到海外。碧桂园真正实现全球营销,靠的就是——“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
即企业在设计公司使命,制定营销战略时,正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实以及标准化营销的作用,以全球范围作为公司战略决策的出发点。
但在各个市场进行具体的营销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当地市场的各种差异性,并据此制定出差异化的营销方案和策略,综合运营全球标准化与本土差异化营销手段,并根据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决定差异化营销与标准化营销的比重。
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因地制宜。
全体系营销标准化
“标准化”是2014年碧桂园营销中心的关键词。
朱晓波说,碧桂园营销军团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只是像《对手情人》上面的那样“勇猛”,更拥有一套堪称营销经典课程的营销管理标准体系。
碧桂园营销标准化是由营销中心负责人牵头,各职能部门参与,调动区域、项目人员历时数月完成,整个营销阶段的划分、模板、技术等都是由碧桂园营销人负责,可以说,这是行内首个全过程的营销标准化。
在营销要求越来越精细化的今天,碧桂园营销团队对项目的服务是从买地就开始全面参与,对项目的服务几乎贯穿项目整个生命周期。营销团队不仅可以做到细致的前期市场调研,提交详细的调研报告以及货量、产品配比建议,也会根据市场的反馈,在货量规划、个性化改造、环境体验等方面提出专业建议。
在碧桂园营销的“战阵”中永远不缺乏令人眼花缭乱的“奇谋良策”:改“终端”为“前段”,变坐销为行销,化“零散”为“圈层”,全民营销,跨区域客户召集,夜间营销,自媒体营销,“海外投资考察团”……
在现场,朱晓波展示了碧桂园的全营销体系标准化时间轴与节点:1、摘牌准备期;2、品牌导入期(摘牌后15日左右);3前期渠道期(摘牌后30日左右);4、广泛拓客期(开盘前一个月);5、硬广强拓期(开盘前15天左右);6、开盘期;7、常销期。
碧桂园把项目营销管理全流程分为以上7个阶段,这只是大节点,而在相应的大节点下建立了若干个工作集群和数百个工作节点,配以上千个具体模板和六百多个案例的营销标准库。
营销总部利用电子系统对项目运营实施监控,所有项目的进度及工作事项完成情况一目了然,既可以让营销人员“即点即用”,也便于各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发出精准的指令。
这就是碧桂园所谓的“全体系营销标准化”。
记者手札:
正如朱晓波在最后所说的,“说一千道一万,营销落脚点是要懂 ‘人性’。”马云曾在公共场合说,他不懂互联网,但是懂“人性”。
碧桂园的营销方法论的终点是“人性”,对于以上所阐述的“全民营销”、“自媒体营销”、“全球本土化营销”以及“营销标准化”,归根结底,还是“人性营销”。此乃碧桂园能在楼市寒冬中,依然高歌猛进、所向披靡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