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奠基了“后任正非时代”的权力结构。66岁的任正非深知,一个酷似自己的强权人物再难复制,而国际化的运作模式、规范的流程体系与适度分权的治理结构,将成为支持下一代接班人有效行使权柄的政治工具——前提是,这名钦定的“未来的主人翁”需具备足够的视野与能力包容这一切。
这大抵是任正非布局未来的轨迹,但他显然需要做更多的事。
今年9月29日,被视作华为“政治局常委会”的执行管理委员会(EMT)发生变动:丁耘接替徐直军担任产品与解决方案体系总裁;余承东接替胡厚任战略与市场体系总裁。1个月后,接班人传闻风波骤起。
华为声称这符合一贯的“干部能上能下的传统”,但2004年成立的由9位高管组成的EMT团队近年来已颇多变数——董事长孙亚芳受“逼退”传言困扰;负责财务的常务副总裁纪平2008年调任首席健康官,远离决策核心;出局的高级副总裁兼产品与解决方案体系总裁徐直军性格直率火爆,曾撰文自比“不知运筹的猛张飞”,在主政研发的三年里因严苛的管理被员工们私下称为“徐三年”;另一位兼管战略与市场体系的高级副总裁胡厚2001年曾主管海外市场,2年时间使华为海外销售突破10亿美元……
相比之下,EMT的其它留任者面目相对模糊,或波澜不惊,或人缘极佳。据一些华为人所述,留任都对任正非的接班人部署没有异议。但也有知情人士对《环球企业家》称:2008年被“挂职”首席健康官的纪平是任正非部署的一部远棋——这位EMT团队除了孙亚芳之外的唯一女性已升任华为控股的副董事长,“任正非希望她未来能在旁辅佐自己的继任者,”该人士称。
当然,任正非在等待交卸权柄的最佳时机。
除了在直系亲属中培植出一位具备国际化视野、且适应分权体制的接班人之外,任还需要一样能够赋予接班人权威的利器。中国电信设备业的耆宿们已深谙运营商市场搏杀的残酷,也深刻地体会到其成长空间的局限。相比之下,企业网市场的增长空间仍然巨大。近两年,华为的企业网络收入一直以70%-100%的速度增长——而它也将成为任正非为接班人和新管理团队树立权威的砝码。
如何操盘
无论谁来接盘华为,都注定不同于任正非时代的格局和方式。而关于这一布局的端倪,甚至更早就已浮现。而如果华为人重新梳理自己的历史,仍会发现2003年仍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年份。
2003年3月14日, “深圳市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为控股)登记注册。它改变了多年来只有一个华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局面,而任正非的“大华为系”也正在此时肇端。
2004年6月,以第三产业服务为主的深圳慧通商务有限公司(华为慧通)成立,首任董事长为任正非之弟任树录,任正非独子任平日后成为该公司总经理。2005年6月,深圳市华为培训学院有限公司(华为大学)成立,孙亚芳担任董事长。加上早在1987年9月成立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三家公司都成为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的子公司。
作为全资股东,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治理结构几乎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重合。而控股公司的成立,也为日后工会委员会架构下的大范围员工持股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旗下也陆续成立子公司。2003年12月,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成立,董事长郭平;2004年10月,专攻通信芯片的深圳市华为海思成立,董事长徐直军。2007与2008年,华为又先后与赛门铁克和全球海事系统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华为赛门铁克和华为海洋两个合资公司,华为海洋董事长仍为郭平。
如果再加上2000年在香港成立的华为技术投资有限公司,华为控股的架构之下的“大华为系”已初具规模。而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之间的关系,与PC业务起家的联想控股与联想集团的关系颇多类似——华为控股有两个股东:深圳市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与任正非个人,持股比例分别为98.58%和 1.42%。而联想控股的3个股东中,也有一个持股35%的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
这并非糟糕的布局:“造系”基本完成2006年,华为的销售额达到了663亿元,在组织架构上完成了一次“马赛回旋”的华为,收编了港湾又全面甩开了老对手中兴通讯。
不难发现,任正非昔日的“股肱之臣”在“大华为系”的利益格局中相当重要。但外界盛传的任正非第一接班人任平的位势并不突出。任平目前只担任华为慧通的总经理,而慧通第一任董事长是任平的叔叔任树录。相比之下,任平之姐、任正非之女孟晚舟的位置则相当显赫——她出任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监事,与任正非和孙亚芳处在同一格局中。
亦有知情人士对《环球企业家》称,这除了说明孟晚舟是任正非接班考虑人选中的变量因素,也进一步验证了“集体接班”的可能。尽管孟未必会成为任最终职位的接班人,但其在“后任正非时代”核心团队中的地位自然更为重要。而对其它任正非亲族和元老旧部的利益关照,也可看作是换取任平或孟晚舟走向更前台的砝码。
更重要的在于,它与华为“从集权到分权”的格局转变也相得益彰。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未来华为的权力结构可能出现控股公司与下属公司分离的情形——甚至包括华为控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管理层的分离。这意味着更多的接班人和新生梯队仍有机会跻身华为的高级管理层甚至总裁一职,而如果任正非真正属意“家族接班人”的话,也可以留在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层面上掌控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