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公司关注>消费真相>

老太"跟踪"丝棉标牌26年 揭露出吞吃消费者钱真相

来源:南湖晚报 时间:2008-03-03 22:41:22

  “现在拉一床4斤重的被子,消费者要多出34元,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前的半床被子,这都被小小标牌吃掉了!”海宁长安镇一名年过七旬的老太用26年时间跟踪丝绵标牌,发现收集的300多张标牌,若按今天的丝棉价格来算,已吃掉了消费者1760元。

  拉棉时发现标牌越来越重

  这位名叫周敏哲的大妈今年71岁,曾是原浙江制丝一厂的一名剿丝工。30多年的工作经历使她对丝绵有种特殊的感觉。上世纪80年代退休前夕,她开始在工作之余帮街坊邻居免费翻做丝绵被,从此开始收集丝绵标牌。丝绵按500克装成一包,标牌都包括在内。1980年的一天,一个邻居把丝绵袋拿来让周大妈拉被子。“被子拉好后,我就把标牌留下来,当初只是觉得好玩。”时间一长,周大妈就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最初是1斤2两丝绵能拉一片被子,再就是1斤半拉一片,到后来,1斤8两也不够了,得2斤才行!”

  拿来的丝绵明明都是1斤,要拉的被子也是一样大小,怎么同一家丝绵厂同样斤两的丝绵越来越不够用,邻居也问丝绵被成品和所用的丝绵斤两怎么越来越不一致呢?细心的周大妈仔细一查,原来是越来越重的标牌在作怪。

  6张标牌见证权益侵犯

  昨天上午,记者在长安工商所的一张办公桌上,见到了用以指证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6张标牌。这些标牌都是桃形,同一牌子,为同一家厂家制作使用,尺寸都是15.5cm×16cm(其中丝棉重量标注为500g),红色。但是,透过外在形状,记者又很快发现,它们的薄厚迥然不同。年份最久的那张标牌只是一张薄薄的纸片,重量可以忽略不计。其余几张逐渐变厚,直至最新的一张,掂在手上都有几分沉甸甸的感觉。在每一张标牌背面,细心的周大妈都为它们标了份量、使用年代和当时的丝绵价格。

  “1980年前的丝绵价是每500克19元,标牌重量可以忽略;1980年至1995年间的丝绵价上涨,标牌则加厚至3钱8;1995年至2000年的丝绵价是每500克60元,标牌已重4钱8;2000年后的丝绵价是58元,标牌重已达到1两……”周大妈说,丝绵厂卖丝绵的500克是丝绵加标牌的重量,标牌越重,丝绵就越少,消费者的损失也就越大,“按现在每斤丝绵85元的市场价,消费者单单为这标牌就要多支付8.5元,一条被子按4斤重计算,消费者就要为标牌付出34元……实在是太冤了!”

  工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

  周大妈说,这6张标牌只是她26年收集到的大量标牌的一个代表。“我从1980年到现在,一共收集了313张这家丝绵厂的丝绵标牌,总重量是11公斤,如果按每公斤0.8元的价格出售,这堆纸片也就是8.8元,但是这8.8元的硬纸板一旦流入丝绵市场,每斤丝绵按80元算,就是1760元啊……所以我把这些东西带到工商部门,希望有关部门管一管,不要让标牌再侵犯消费者权益了;也让所有标牌都能够规范生产!”

  长安工商所经检组的卢明波告诉记者,他们接到周大妈投诉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长安镇的丝绵流通进行检查,发现标牌超重、不够标准的现象普遍存在。“按照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章第13条‘经营者不得将包装物重量计入商品净重量、不得短缺数量’等有关规定,丝绵标牌的逐步加重已构成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犯,所以我们已责令标牌过重的丝绵停止销售,并进一步着手同生产厂家联系,妥善处理。”

作者:陈强  责任编辑:admi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